某志愿填報咨詢機構現場。 生活日報記者 郭春雨 攝某志愿填報咨詢機構現場。 生活日報記者 郭春雨 攝

  高考結束,填報志愿成了不少考生家庭的頭等大事。記者調查發現,抓住了家長們的焦慮心理,近年來一些高考志愿填報服務機構火了,號稱“專業的高考志愿填報咨詢師”,為考生展開一次咨詢服務便宜的幾千,貴的動輒上萬,且市場日漸火爆。“高考志愿填報咨詢師”真的能為考生的志愿填報出謀劃策嗎?這些“專家”的稱號,到底是如何得來?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市場調查咨詢機構號稱掌握“內部大數據”

  記者輸入關鍵詞“濟南”“高考志愿填報”等關鍵詞,數十家關于志愿填報的廣告出現在主頁面。

  “別讓高分毀在填報志愿上!高考填報志愿,先讓專業人士把關!專業團隊,專業檢測,大數據有效支撐,定位孩子人生軌道,從此前途無憂!”這是歷下區泉城路附近某培訓機構針對高考志愿填報宣發的廣告內容。記者以家長的身份咨詢,該機構營銷人員熱情地介紹起服務內容和流程,“我們有自己的專家團隊,專家團隊會根據孩子的興趣、性格、職業等各方面進行測評,根據孩子的分數劃定院校和專業范圍,選擇最適合他的學校,不浪費一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咨詢分為兩部分,第一步是在分數出來之前,專家面談根據估分成績確定院校范圍;分數出來后根據成績最終確定院校。

  “我們有內部的大數據,各個學校的招生信息和考分評估等都有。我們的專家都是非常有經驗的高考專家,孩子如果考了二本的分數線,經過我們專家的測評,孩子能往一本大學去沖。”工作人員向記者推銷,如果記者現在報名,優惠價格是6500,再不報名就晚了”。

  “如果專家給規劃的學校并不滿意怎么辦?能不能退費?”面對記者的詢問,營銷人員支支吾吾地表示,他們并不能保證通過專家的規劃一定能夠“沖上更好的學校”,唯一能保證的就是“不被退檔,不掉檔”。

  隨后,記者又以家長的身份輾轉咨詢了幾家高考志愿填報的機構,這些機構均表示擁有“有‘內部大數據’通過大數據手段進行分析;有非常具有經驗的專家。專家的服務價格也從幾千到上萬不等,其中最便宜的一次咨詢服務是1200元;最貴的高達16000元。 

  考生案例花了5000元最終沒去“專家”推薦的學校

  在武漢上大一的學生趙君(化名)告訴記者,自己是理科生,去年考了525分,超出本科普通批次分數線90分。雖然成績不錯,但是沖擊提前批的高校比較危險。為了保險,父母就專門帶她找到一家高考志愿填報的機構進行咨詢。

  “大概花了5000多,當時那個老師問了我好多問題,在電腦上填表,自己的興趣、愛好等,最后給我劃定了一些學校,但是我最終沒去,來了我現在的學校。”趙君告訴記者,雖然當時給自己確定學校的“志愿填報咨詢師”為她和爸媽講解了很多的高考志愿填報知識,但是自己并不喜歡對方劃定的一些學校。而且咨詢師看起來非常年輕,并不像是宣傳中的那樣“經驗豐富”。

  “我感覺他給我劃定的學校基本上都是以保底為主,而且聊起來很多新興的專業,感覺并沒有比我了解的更多。”趙君說,咨詢師在面談了之后,根據她的成績進行了網上分析并推薦了幾所高校。但是自己后來通過購買網上高考志愿咨詢的軟件測試發現,推薦的高校完全不一樣。綜合考慮之后,自己最終還是采納了老辦法,通過查詢一分一段表來最終確定了自己現在的高校并被成功錄取。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于不少考生和家長而言,志愿填報確實令人煩惱。全國有數百所高校、數千種專業,各地錄取辦法不同,學校錄取分數線每年也不一樣,種種因素相互疊加,使得填報難度頗大。在這些復雜因素的影響下,一些考生和家長傾向于求助專業機構。但是接觸后才發現,所謂的“專業機構”,也不一定具有宣傳中的專業程度。

  記者揭底1980元就能當高考志愿填報師

  在某求職網站上,記者搜索“高考志愿咨詢師”的職位,不少濟南的企業正在招聘。

  記者查詢發現,在這些公開招聘的企業中,對于“高考志愿咨詢師”的任職要求除了“善于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好”等軟性要求外,硬性的要求幾乎沒有。有些要求學歷“本科以上”;有些企業的招聘要求“有兩年教育行業工作經驗,優秀的應屆畢業生也可錄用”。

  記者以普通院校應屆生的身份進行了崗位咨詢,在表明自己“無經驗、應屆生”等身份后,記者仍接到了多家機構的面試通知。甚至還有機構的招聘負責人介紹,他們招聘“不要求學歷和經驗,但是一定得善于表達,能夠進行現場銷課和現場講座”,日常的工作就是“負責考生的志愿填報、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招生等咨詢工作。”記者詢問作為應屆畢業生,公司是否會展開培訓,對方回答“會培訓一周左右,除了一些基本政策,主要是圍繞著課程的銷售和一些話術。”

  隨后,記者以報名者的身份咨詢了一家號稱專業培訓“高考志愿咨詢師”的機構,該機構號稱經過“專業培訓”,同時繳納1980元的培訓費,就可以成為“炙手可熱的高考志愿咨詢專家”。對于培訓人員的要求上,對方表示“對學歷沒要求,沒有經驗也沒關系,只要有志于從事教育行業就可以。我們每年都會有不少家長也都報名學習。學習后還會推薦成為簽約高考服務平臺的老師”。

  然而,記者咨詢發現,對方所稱的專業培訓僅僅是“提前一周預習,3天集訓,集訓后兩周評價考試”,上課的時間僅僅只有三天,也就是三天的速成集訓,就可以成為“高考志愿咨詢師”。

  “如果我培訓后考試不通過怎么辦?能不能再繼續培訓?”記者問該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沒有不通過的,基本上都能拿到我們發的證書,后期還能簽約高考咨詢平臺,正式成為高考志愿填報咨詢師。”工作人員回答。

  鏈接:

  山東省教育廳:商家“內部大數據”純屬造謠

  每年高考志愿填報前夕,總有中介或網站宣稱掌握內部大數據。各地教育考試院已明確表示,沒有跟任何社會性機構或企業合作,考試院按照教育部信息公開工作要求,對招生計劃、錄取結果等數據均已進行公開,報考志愿前均向考生印發了志愿參考資料供研究填報。商家所謂的“內部大數據”純屬造謠,無非是營銷口號,其數據的準確性還有待推敲,而且志愿填報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如考生本次高考發揮會影響成績變化、別的考生志愿填報情況等。

  對此,山東省教育廳提醒廣大家長和考生,報考志愿,密切關注和參考教育部門印發的近三年的錄取數據、公開解讀的填報志愿技巧及密切關注考試院錄取動態信息更準確、更實用。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