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日下午,在濟南市章丘區圣井街道黃旗山二號路,一名男童不幸遭大貨車倒車碾軋身亡。當周圍居民依舊沉浸在悲痛之中時,6月4日仍有大貨車漠視禁行標志,明目張膽擅闖禁(限)行路段,而且面對周圍密集的小區、村莊及學校,長達約6公里的黃旗山二號路,小岔道眾多,然而人行道寥寥無幾,交通信號燈更是幾乎為“零”,對此附近居民希望相關部門可以盡快治理。
事發地點市民駐足沉默
一份2018年8月20日公布濟南市章丘區人民政府關于公布新增禁(限)行道路的通告中,新增交通禁(限)行道路一欄里,黃旗山二號路名列其中,并且明確規定南起黃旗山二號路與黃旗山一號路交叉路口以北至309國道路口以南,然而即便如此6月2日下午依舊在黃旗山二號路發生一起慘劇。
時隔一天后,6月4日上午在黃旗山二號路附近小區門前,不少乘涼的居民依舊私下里談論著6月2日的慘劇,甚至個別市民路過事發現場時,看著地面上仍然未清除的血跡,時而駐足沉默,時而搖頭不語,“那可憐的孩子啊,才8歲左右,父母如何承受得住。”記者在事發地點偶然間聽到一位騎電動車路過市民發出的感慨。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一輛大貨在血跡旁由南往北呼嘯而過。
一個半小時四輛大貨闖禁區
黃旗山二號路北起經十東路,南接曹范立交,全長6公里左右,從北往南沿途經過諾貝爾城、碧桂園鳳凰城、萊蒙湖等小區,以及小辛村、大、小駝溝村等,甚至還有曹范中學、章丘新城實驗學校、幼兒園等,在居民眼中黃旗山二號路沿線人口眾多,居民區聚集。記者發現,黃旗山二號路北口附近的道路兩側,大型小區基本集中于此,往南道路兩側出現零零散散的村落,而學校和幼兒園基本位居小區與村落之間。
記者注意到,在經十東路與黃旗山二號路交叉口,限高標志、禁止重中型車輛通行的標志以及監控十分醒目,然而在交叉口東側一在建工地旁,兩輛大貨依舊停靠在路邊。“的確有往南往北的大貨車偷著在這條路上行駛,但數量不多,時間段基本在清晨和深夜。”家住萊蒙湖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原來黃旗山二號路未對大貨禁行時,時常有大貨在此通行。而自從2018年對該路段施行禁(限)行后,雖然大貨明顯減少,但個別大貨仍“心有不甘”,依然明目張膽擅闖禁行路段。
“那個監控好像只拍超速的,平時交警也不來查,個別大貨使用類似‘躲貓貓’的戰術,白天不敢,基本在清晨6點前和深夜10點后才敢通行。”王先生告訴記者,在黃旗山二號路北口附近,有兩處疑似仍在建設的樓盤,既然是工地,建筑垃圾等肯定會存在,所以勢必會需要貨車。
說話間,記者發現一輛10多米長且承載貨物的大貨從經十東路北側,左轉進入黃旗山二號路,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在諾貝爾城與碧桂園鳳凰城兩處小區門前,這輛大貨竟然選擇掉頭,過程中一輛騎電動車的市民從車旁駛過。“你看這么大的車,擅闖禁行標志,而且還在小區出入口前掉頭,難道視禁行標志不顧嗎?”王先生感嘆道。
從6月4日上午10點到中午11點30分左右,短短一個半小時內,先后有4輛大型貨車闖入禁(限)行路段,就此居民張先生說道:“這些貨車很可惡,來回行駛車速那么快,明知禁行道路卻依舊行駛,難道不怕交警查么”。
市民渴望道路得到規范治理
“這么多小區,居民這么密集,人行橫道就一條,信號燈更是沒有。”居民李女士說,4個大型小區坐落在黃旗山二號路北口附近,但只有諾貝爾城與碧桂園鳳凰城兩個門口前有人行道。“平時接送孩子,來往車輛讓行的很少,而且車速都比較快。”李女士稱,就在去年在黃旗山二號路上曾發生過一起車禍,一名10多歲的孩子同樣不幸身亡。
記者沿黃旗山二號路北口向南行走至青旗山附近發現,該道路沿途小岔道口眾多,基本通往附近村落和小區,然而信號燈及人行道寥寥無幾,只有在學校和幼兒園門前才出現人行道。不過在大部分小岔道口附近,存在數量不少且明顯的交通標志。“其實小區、學校、村落附近應該有信號燈、人行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車速,提醒車主。”
對居民而言,他們非常希望有關部門在對偷偷行駛的大貨進行處理的同時,可以及時完善交通設施,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追問
為何新招接二連三,大貨依舊“禍事”不斷
闖紅燈、逆行、鳴笛、組團呼嘯而過……提起大貨車,很多市民忍不住皺起眉頭。正是因為大貨車頻頻引發惡行交通事故,也被很多市民視為是“大禍車”。最近兩年來,執法部門不斷出臺新辦法嚴查大貨車交通違法行為,但是大貨車“禍事”仍是屢見不鮮。執法部門新招頻出,可是公眾察覺到的效果并不明顯,大貨車悲劇禍事不斷,原因何在?
異地用警交叉執法
沖鋒槍,裝甲車,外地特警、交警突然出現在凌晨濟南的街頭。這次行動十分保密,只有警隊少數高層領導知曉。2017年3月6日凌晨,一場針對違法渣土車的戰斗在濟南悄悄打響。按照山東省公安廳的統一部署,聊城、淄博、德州三地190余名交警、特警異地作戰,出現在濟南大貨車出沒的路口。
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濟南街頭便被查扣違法大貨車108輛。
省公安廳牽頭,調集警力異地執法整治渣土車,這只是針對濟南市區“渣土車”違法行為打出的第一槍。此后,異地用警頻頻出現在省交警總隊嚴查大貨車的全省部署方案里。今年全省逢五逢十的統一整治中,異地用警也頻頻出現在各地執法一線。然而,這么強大的集團化整治,沒有減少大貨車交通事故多發的態勢,這讓人很是不解。被納入全年執法重點,大貨車司機們為何仍頂風而上?
2018年9月11日至14日,濟南交警開展平安13號行動,嚴查酒駕、大貨車渣土車違法等。雖然交警提前通過各種平臺渠道高調的公布了查處計劃、時間,但4天行動中仍然有近3000起大貨車渣土車被查。
在大貨車司機眼中,情報為王。他們使用對講機、微信群互通消息,甚至安排專人盯梢交警的“對策”,使得大貨車查處過程交警在明處,大貨車司機在暗處。記者曾多次跟隨交警夜間采訪大貨車違法治理,發現查處之前滿大街都是違規出行的大貨車,一旦交警出動很快就銷聲匿跡。一旦被交警查獲,很多大貨車十分油滑,說自己之所以闖紅燈是因為沒看清,或者鎖上車逃跑,甚至故意破壞油路給執法部門設置障礙。去年9月13日夜間,濟南市中交警大隊在103省道開展零點行動過程中,遇到了一名耍滑頭的大貨車駕駛人。民警發現大貨車涉嫌超載,在攔停該車后,大貨車司機趁機下車逃離現場。過磅顯示,該車超載100%以上。
電子抓拍密集上陣
去年交警部門曾經密集整治濟南市區東部渣土車違法上路,并從工地源頭入手出大招,使出了無人機巡查、人臉識別等諸多黑科技。一段時間以來,CBD周邊新型環保渣土車的行車秩序得到了規范,提前出門闖禁區的幾乎很少見到。不過,在業內俗稱為“前四后八”的紅色大貨車,卻排隊組團闖禁區上路,難道這些司機不怕濟南街頭密密麻麻的電子抓拍?
經過分析,此類大貨車車體不干凈車牌也不清除,電子眼自動識別環節存在障礙。而即便是在能夠清晰抓拍到車牌號的大貨車,闖禁區的處罰標注依據法律規定,也僅僅是罰款200元記3分,對于大貨車司機而言,并沒有足夠的震懾力。
為此,交警部門采用人工執法的方式,采取現場處罰的方式來打擊違法,不過受制于警力的限制,無法做到每個路口地毯式執法。
(生活日報首席記者 吳永功 記者 張國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