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濟南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召開全市建設工地文明施工與揚塵治理觀摩會,記者跟隨相關負責人現場觀摩工地管理優秀項目,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濟南主校區建設項目、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技術創新與臨床轉化平臺項目,并就此展開會議。

下午相關參會人員集體觀摩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建設項目、山東省腫瘤防淪研究院技術創新與臨床轉化平臺項目。在位于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核心區域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濟南主校區工地,一座“花園式”建筑工地映入眼簾,眼前還是以往印象中的建筑工地嗎?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這里干凈整潔,不僅沒有建筑垃圾,還有綠草籬笆,配上藍天白云十分清新,鋪設的瀝青路讓工地再無“灰頭土臉”的感覺,圍擋設置合理,還設置噴淋設備,曾經的揚塵現如今水汽代替。


在圍擋頂部、基坑周邊和腳手架、塔吊等位置,施工單位中建八局二公司安裝了噴淋設備,形成立體噴霧,達到降塵效果,工地的出入道路上則設置了洗車房對車輛及時清洗。此外,為改變以往工地“塵土飛揚”的現象,項目部還對裸露土地進行了“見縫插綠”式的美化,一方面提升工地形象,另一方面有效抑制了現場揚塵。

該項目就加大投入、采用了智能噴淋、灑水機器人、高標準自動洗車臺等先進控塵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醫科大學主校區項目還有變廢為寶、垃圾減量化處置做法,室外市政道路、園林綠化先于工程主體結構施工,減少了臨時硬化和裸土面積。


在工地“顏值”提升之余,施工現場也不斷提高標準化水平,所有建筑材料、器具按功能不同分區域整齊堆放,工地進出口、建筑主體進出口全部按標準進行設置,并像工廠一樣,劃出一條一條黃色警戒線,以保證施工人員在安全范圍內施工,在作業區的公告欄上,還貼有各個區域負責人信息,施工現場的危險處設置有醒目的警示標語。除此之外,工地還有專門的安全教育展廳,搭配智能科技、大數據的運用,提升工地管理水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谷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