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山東古代文物菁華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這個與古人對話的日子里,新浪山東推出“尋跡淄博齊文化”系列原創文章,在與齊文物的凝望相識中,感知先賢,感知厚重,感知新生。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作為流傳上千年的齊文化,穿越千古仍熠熠生輝,再次提起,自豪之心油然而起。

01

  01

  齊文化,是齊地文化的一特定歷史時期文化,通常所說的齊文化是指齊國文化。

  齊國可追溯至姜太公(子牙)封齊建國,太史公司馬遷就提到,“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經齊桓公、管仲等人的改革變法,讓齊率先在春秋稱霸,齊桓公之后齊威王廣開言路,勵行改革,齊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后世雖幾經變遷,齊國也消散在歷史中,但齊文化被保存了下來。

  齊文化經典名著如《管子》《晏子春秋》《六韜》《孫子兵法》《司馬法》,時至今日仍有極大的借鑒意義,“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而隨著“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借助文物也能窺得齊地的文化面貌及其特色。

  作為齊文化的代表人物,管仲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齊文化的特點,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張洪興在其刊文里提到,“管仲精神中最可稱道者,或者說在一定程度上升華為中國精神者,即包括愛國、改革、尚功三個層面”。

  尤其是在“愛國”方面,中華民族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最艱苦的歲月里,膠東、魯中、魯西、清河、湖西、魯南,一大批紅色根據地相繼誕生,臺兒莊、孟良崮、淮海戰役……大量山東民眾參軍入伍,投入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用血肉筑造新的長城,“沂蒙紅嫂”,“救火”英雄……愛國精神在山東這片土地,綿延至今。

  02

  齊文化經后世不斷的努力,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淄博齊文化研究院院長任傳斗就提出“齊文化形成了開放包容、創新務實、尊賢尚功、重工崇商、立法并重的內涵特質,可以說是一種海洋、商業文化”。

  并且指出“齊文化中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略、改革開放的發展理念,重視人才的思想,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禮法并重的法治思想,務實的社會治理思想,為民愛民的廉政思想,構建睦鄰友好關系的外交思想,等等這些治國思想,與今天的發展戰略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諸多的契合點,對當今治國理政有著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p>

  當然,就實際而言,齊文化的作用遠不止如此。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李會明就曾提到,“就中國智庫建設與發展而言,‘齊文化’孕育了我國智庫的文化基礎”,并且舉例:構成“齊文化”要素的《孫子兵法》和《荀子》,就充分地體現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文化氛圍”之中。

  《孫子兵法》“始計篇”稱,“夫未戰而廟勝算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齊國統治者在都城臨淄創設的稷下學宮,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集教育、政治、學術功能于一體的高等教育大學堂,是戰國時代的思想文化中心;是諸子百家爭鳴的主陣地,是學術大師的搖籃;它兼容并包、獨立自主的學術精神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珍貴精神文化遺產”,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研究院院長王志民也指出了齊文化的代表稷下學宮的作用。

  而在淄博,曾經的齊國故都,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到,過去一年,“61個文旅融合重點項目穩步推進,成功舉辦齊文化節、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論壇系列活動,城市規劃建設更多融入齊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p>

  并提出在今年,“切實增強齊文化影響力。以建設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為統領,加快推進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齊古城、稷下學宮等核心區重點項目。提升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論壇、‘起源地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錦標賽舉辦水平,積極爭取在國內外重大足球賽事中更多植入蹴鞠元素。高水平辦好齊文化節,以更大力度創新推動齊文化資源產業化和傳播現代化,切實打響“齊國故都”城市品牌?!?/p>

  03

  對齊文化的保護、繼承,最關鍵的是對齊文化的內核的吸收轉化。

  改革,從未消散,越發迫切。

  國家推進供給側改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注重高質量發展,淄博工業轉型升級,創意陶瓷文化,濰坊“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

  尚賢,對人才從未像現在這樣“如饑似渴”。

  在今年山東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19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在廣聚人才上下功夫?!?/p>

  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就人才的重要性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山東弘揚齊魯文化要走在前面,除了發揮自身的優勢,發揮自身人才的作用,還可以用一種開放的心態,聚攏人才,把一些智力方面的資源匯聚到一起,形成我們研究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高地。只有這樣傳統文化的弘揚才能做得更好”。

  民本思想。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從國家連續十六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到山東今年“落細落實‘六個著力點’,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共享水平。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制度、守住底線,精心做好各項民生工作”,再到淄博“以為民服務的自覺,大力加強民生社會建設”……

  開放包容、創新務實……繼往開來,齊文化也從山東走向全國乃至全球。

  淄博市委黨校趙萬里博士在其刊文里就提到,“齊文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精神力量”“齊文化產業是‘一帶一路’經貿繁榮的力量”,同時指出“‘一帶一路’為齊文化發展帶來新機遇”。

  此外,借助齊文化名人旅游開發、齊文化資源與動漫藝術融合等,既擴大了齊文化的影響力,也對淄博及全省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助推產業轉型等有重要意義。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傳承上千年的齊文化,熏陶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愛國、改革、尚賢……投桃報李,對齊文化的傳承,也會隨著不斷增強的文化自信而秉承更遠。

  文化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展覽信息:海岱朝宗

  “山東古代文物菁華”展覽

展期

  展期

  2019/4/19 - 7/9

  地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6展廳

  票務

  免費對公眾展出

主辦單位

  主辦單位

  中國國家博物館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山東省文物局

  淄博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山東博物館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ㄎ?劉培省 設計/胡田麗、劉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