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4日電 在今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指出,從工業來看,春節前4天和春節后大概15至20天都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一定影響。從消費來看,春節前一段時間消費增長比較快,同時也會拉高居民消費品價格;春節后有一段時間消費增長速度會有所放緩。

  資料圖:企業生產車間。 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資料圖:企業生產車間。 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

  會上有記者問:剛剛發布工業數據的時候,提到剔除春節因素后的1-2月份工業增加值,如果我們把1、2月份合在一起統計,還會有春節因素的影響嗎?

  毛盛勇表示,春節假日移動會對統計數據帶來影響。春節在中國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而且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也不僅僅局限于7天的長假。根據我們的經驗來看,春節前大概4至5天,春節后大概 15至20天都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行為帶來一定影響。春節有的時候在1月份,有的時候在2月份,有時候在月份的上半段,有時候在月份的后半段,春節時間的變化就會對1月份、2月份的一些經濟指標的同比和環比增速帶來一些擾動,甚至有時候對3月份的指標也會帶來影響,這種現象我們叫做“春節假日移動影響”。

  毛盛勇指出,從工業來看,春節前4天和春節后大概15至20天都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一定影響。從出口來看,出口企業在春節前一般有“搶出口”的情況,春節后的復工會有一定的時滯。再從消費來看,春節前一段時間消費增長比較快,同時也會拉高居民消費品價格;春節后有一段時間消費增長速度會有所放緩。金融領域也有這樣的情況。

  毛盛勇表示,對工業生產來講,整個春節的影響都集中反映在2月份。這就是為什么工業增長速度要進行春節因素剔除的原因。直接對比的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剔除春節因素影響的增長速度是6.1%,比上年12月還加快了0.4個百分點。

  毛盛勇提到,上述短期數據波動也給我們一些啟示,我們不要太刻意看一些指標短期的波動,短期的波動可能有經濟面因素的影響,也可能有政策因素帶來的影響,還有可能有季節因素的影響。我們要把背后的影響因素都分析清楚,最好的辦法是把分析時間拉長一點來看,這樣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指標變化的 趨勢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