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國官方首次推出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與科研院所篇)》
山東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入選該報告

其中,在2017年高等院校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三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額排行中,山東理工大學以52078萬元位列第1名。

在2017年高等院校以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方式轉移轉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額排行中,山東理工大學以56172.96萬元位列第14名。

在2017年高等院校獎勵個人現金和股份總金額排行中,山東理工大學以2532.24萬元位列第23名。


《年度報告》在第八章“典型經驗和做法”中,還收錄了山東理工大學瞄準市場需求、推動高價值成果產業化的典型案例。案例以“山東理工大學:瞄準科技前沿,創造單項轉化金額最高紀錄”為題,從面向需求研發收獲成果、專利導航有效保護成果、政策利好成功轉化成果等三個方面,介紹了山東理工大學推動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項目成果轉化的成功經驗和主要做法。

據悉,《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與科研院所篇)》以全國2766家公立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為樣本,由中國科技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完成。
近5年來,山東理工大學與企業聯合設立100多個科技研發機構,與300多家企業完成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項目500余項,與地方、企業簽署各類科技合作和技術服務合同900余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83億元。
附《年度報告》收錄的山東理工大學瞄準市場需求、推動高價值成果產業化的典型案例全文:
山東理工大學:
瞄準科技前沿,創造單項轉化金額最高記錄
學校積極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政策法規,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科研團隊完善高價值成果知識產權,創造了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單項合同金額的最高紀錄。
1。面向需求研發收獲成果
發泡劑是生產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歐美等發達國家雖然已經先后研發出第四代聚氨酯發泡劑,但都含有會破壞臭氧層的氟、氯兩種元素。為了研制替代含氟氯元素的發泡劑新技術,畢玉遂團隊發明了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試驗檢測及企業使用報告顯示,用該發泡劑生產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在許多領域的應用中達到相關標準要求,且成本更低。
2。專利導航有效保護成果
支持產權保護是團隊面臨的重要難題。2011年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研發出來就引起了國外化工巨頭公司的關注,如果該成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可能通過化學分析被破解。在山東省知識產權局、淄博市知識產權局的幫助下,國家知識產權局“微觀專利導航項目工作組”對“聚氨酯化學發泡劑”項目特定專利開展“微觀專利導航”。從2016年6月到2017年8月,該成果申報了4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項國際專利,為成果的成功轉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3。政策利好成功轉化成果
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與淄博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就該成果簽訂了專利獨占許可協議,轉化合同金額高達5.2億元,當年到賬金額4100萬元。在收益分配方面,學校提取20%,其余80%全部歸研究團隊所有。該成果的成功轉化創造了全國轉讓獨占許可使用費的最高記錄。獲得這一專利使用權的淄博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其產品從2018年1月開始正式出口。該成果的成功轉化與推廣,將對聚氨酯泡沫材料行業淘汰氯氟烴和氯氟碳物質,保護臭氧層,降低碳排放作出重要貢獻。
來源:魯中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