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召開,中外媒體記者共拋出11個問題,大會新聞發言人張業遂予以解答。
發布會吸引了大量外媒關注,11個提問機會,4個給了外國記者。作為一名資深外交官,張業遂面對外媒“火藥味”十足的提問,均予以了積極回應。

發言人外交官經歷受關注
新聞發布會定于11點15分開始,但本報記者9點20分趕到時,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就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足見中外媒體對本場發布會的關注度。現場座無虛席,相當一部分記者不得不站在兩側。
11點15分,新聞發布廳西側的大門打開,面帶笑容入場的正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業遂。
張業遂去年首次擔任人大會議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其資深外交官經歷引發媒體關注,今年再次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多了幾分親切感。有媒體提問時,就扣住了張業遂的外交官經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記者在提問有關中美經貿談判問題時,特別問道:“您作為一位資深外交官,也擔任過中國駐美大使,您覺得中國對美國的定位會不會產生轉變?中國將如何應對來自華盛頓日趨強勁的對華立場政策挑戰?”
對于這一略帶“火藥味”的問題,張業遂面露微笑,先和記者調侃了一番:“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相當長。”一句話讓現場氣氛輕松了下來。之后他深有體會地說,“中美兩國的利益已經深度交織,我認為一個沖突對抗的中美關系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另外,用冷戰的舊思維來處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問題是肯定沒有出路的。”
11個問題中4個由外媒提出
發布會現場,外媒記者紛紛舉手示意,他們希望得到提問機會。
最終,在張業遂回答的11個問題中,有4個是由外國媒體記者提問的,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外,韓國廣播電視臺、美國彭博社、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均獲得了提問機會,分別就半島無核化、國防經費、“一帶一路”等提出關切問題。
此外,中國香港鳳凰衛視也就《外商投資法》向發言人提問。來自中國香港衛視的記者麥子是澳大利亞人,在他看來,中國的綜合實力越來越強,而兩會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兩會上有很多政策層面的信息釋放出來,從中也可以看到未來一年中國政府工作的方向和著力點,這場新聞發布會自然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媒關注。“很遺憾今年沒有獲得提問機會,幸運的是其他媒體提問的也都是我關注的。”麥子說。
原則性問題上毫不含糊
“‘一帶一路’被質疑缺乏透明性和可持續性,甚至讓一些國家陷入了債務陷阱,中國對此如何評價?”“美國正在要求一些歐洲國家停止與華為合作,擔心華為會配合中國政府提供相關的信息。中國的國家情報法規定,機構、組織和公民在安全問題上要配合政府,這加劇了各方面擔憂,全國人大如何回應這種擔憂?”
當天提問不乏尖銳問題,對這些問題,張業遂從容應對,在原則性問題上毫不含糊,態度堅定,必要時用數字說話。比如“一帶一路”方面,去年有67個國家同中國簽署了合作文件,到目前為止,同中國簽署合作文件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總數已經達到152個,“中方高度重視債務的可持續問題,在項目合作上不會強加于人,更不會制造什么陷阱。”
而在華為問題上,“中國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中國企業從事違反當地法律法規的活動。”美國政府一些官員拿國家情報法說事,“是以政治手段干預經濟行為,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干擾公平競爭的國際市場秩序,是典型的雙重標準,既不公正,也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