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城市高校少?深圳、無錫、溫州上榜

  身處知識經濟時代,城市對人才的渴望從未如此迫切。

  近兩年來,從北上廣深掀起的“搶人大戰”,戰火逐漸延續到準一線城市,甚至許多二三線城市也加入了“人才爭奪戰”的軍團。送房、送戶口、給補貼……各大城市均提供優惠政策,以吸引大學生。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受過良好高等教育而且處于職業上升期的大學生成為各大重點城市爭奪的焦點。

  而從媒體報道來看,北京、上海、天津、武漢、西安、南京、廣州、杭州、成都等擁有眾多高校、經濟發達的直轄市、省會城市等在這場大學生爭奪戰中成為贏家。

  相比之下,高校數量較少的城市就沒有那么幸運,即使這些城市經濟發達、政策足夠給力,吸引大學生的數量也遠不如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這些城市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擁有的高校數量稀少,在校大學生非常缺乏,已經影響到這些城市的持續發展。

  近日,青塔整理了2017年中國GDP排名前50名城市(以各大城市2018年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統計公報為準)擁有的高校數量和在校大學生(本專科生)數量,一起來看看目前國內最缺大學的重點城市有哪些。

普通高校集中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普通高校集中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我國大學主要集中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從數據統計來看,基本也是如此。

  中國大陸GDP排名前50名城市中,北京、武漢和廣州擁有的高校數量處于第一梯隊。北京不僅擁有全國最多的雙一流高校,其擁有的普通高校數量也是全國最多的。截至2017年5月,北京共有92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數量共有67所,專科數量25所。武漢和廣州擁有的高校數量僅次于北京,分別擁有84所和83所高校,位居全國第二和第三位。

  第二梯隊為重慶、上海、西安、天津、鄭州、長沙、成都等城市。這些城市全部為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它們擁有的普通高校數量在56-65所之間。這些城市中,除鄭州外,其余城市還擁有較多數量的雙一流高校。

  第三梯隊為合肥、南京、南昌、哈爾濱、昆明、沈陽、杭州、石家莊、濟南、長春等城市。這些城市同樣也都是省會城市,擁有的高校數量在40-54所之間。

  第四梯隊為福州、南寧、大連、蘇州、青島。從城市地位來看,福州、南寧均為省會城市,大連和青島為副省級城市,蘇州為地級市,他們擁有的高校數量在20-35所之間。

  剩下城市擁有的高校數量在20所以下,基本都是比較缺大學的城市,特別是本科院校奇缺的濰坊(擁有3所本科院校)、無錫(擁有2所本科院校)以及擁有高校數量極少的重點城市(深圳、泰州、東莞、洛陽、鹽城、濟寧、佛山、嘉興、臺州、臨沂等)

臺州、深圳、鹽城、溫州等最缺在校大學生臺州、深圳、鹽城、溫州等最缺在校大學生

  對于一所城市來說,擁有了一定數量的高校后,還需要高校有較多的招生量,這樣才能更多為城市快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如果從各大城市擁有的在校生數量來進行統計分析,則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目前中國缺大學的城市。為此,本次青塔還整理了2017年中國GDP排名前50名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數據(僅統計2017年度本專科在校生數量,由于大部分城市沒有公布研究生數量,因此數據不含研究生),并進行了相關排序,按照得分高低排出了中國最缺大學的城市。(排名計算方法:在校大學生人數,除以當地常住人口,得出該城市每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也就是大學生密度)

  統計數據顯示,南昌每萬人擁有的在校大學生數量最多,為1116人。鄭州、武漢、南京等城市每萬人有將近1000名在校大學生,優勢也比較明顯。再往下是長沙、西安、濟南、昆明、廣州、合肥,這些城市每萬人擁有的在校大學生數量也較多,超過了600人。長春、哈爾濱、杭州、成都、沈陽、石家莊、福州、大連等城市每萬人擁有的在校大學生數量超過400人。其他城市每萬人擁有的在校生數量基本都在400人以下。

  截至2017年5月,臺州、深圳、鹽城、溫州等城市每萬人擁有在校大學生數量較少,在100人以下,可以認為是目前最缺大學的重點城市。(未查到淄博、濰坊、臨沂、南寧2017年度在校大學生數據)

最缺大學的重點城市最缺大學的重點城市

  根據前面兩個條件的篩選,目前嚴重缺大學的城市包括臨沂、臺州、鹽城、濟寧、佛山、嘉興、深圳、泰州、東莞、洛陽、溫州、濰坊、無錫等。

  - 臨沂

  作為山東省人口第一大市,臨沂常住人口超過千萬,在全國也能位居前列。除了人口多外,面積也是山東省第一,經濟上也是山東較大經濟強市之一。

  不過一直以來臨沂人都有一個痛點,那就是高等學校的缺乏。目前臨沂僅有臨沂大學一所本科院校,此外還有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沂職業學院糧所職業院校。無論是高校數量還是在校生數量,都嚴重不足。

  - 臺州

  臺州,浙東南沿海一座十分低調的小城,地處長三角經濟區南翼,位于東海之濱,夾在兩個知名沿海城市寧波與溫州之間。

  在經濟上,臺州表現不俗,GDP位居浙江省前五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臺州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誕生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的地方,是中國地級市中上市公司數量排名第四的城市,更是浙江唯一民營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吉利集團的誕生地,也是全國唯一擁有三家城商行的城市。

  不過,高等教育方面,臺州就比較尷尬了。目前臺州僅有一所本科院校臺州學院,專科院校也僅有3所,在校大學生數量嚴重不足。

  - 鹽城

  江蘇省高等教育較為發達,但高教空間布局很不均衡,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蘇南等發達地區,蘇北高教資源較為薄弱。

  鹽城地處蘇北中心區域,在蘇北的重要地位越發凸顯。作為沿海中心城市,人文資源雖豐厚,但由于缺少高層次的高等院校。數據顯示,鹽城僅有鹽城工學院和鹽城師范學院兩所本科院校。

  - 濟寧

  相比青島、濟南等城市,濟寧可謂是山東省比較低調的城市。不過,從綜合實力上看,濟寧實力不俗,2017年度其GDP總量達到4651億元,常住人口達到838萬人,兩項數據在全國也是位居前列。

  從高等教育方面來看,濟寧目前共有濟寧學院、曲阜師范大學、濟寧醫學院等本科院校,高校數量和質量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 佛山

  佛山在過去的近四十年中,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制造業重鎮。同時,美的、格蘭仕,萬和等家電巨頭,馳名全國,就業吸納能力十分強大。

  放眼全國數百座城市,佛山多年來居于全國城市GDP前20強之列,其中2017年GDP達到9500億元,2018年更是有望突破1萬億,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強市。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由于各種原因,佛山高等教育較為落后,其擁有的本科院校也少的可憐,因此也被不少媒體稱為中國最缺大學的城市。

  - 嘉興

  嘉興位于浙江省東北部。從地理位置上看,嘉興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城市距離均不到百公里,幾乎是被一線城市包圍著的城市。

  從經濟發展上看,嘉興也表現不俗,2017年度GDP超過了4300億元。毗鄰上海、杭州等重點城市的優勢,讓嘉興未來發展充滿更多可能性。

  高等教育方面,嘉興擁有嘉興學院、嘉興學院南湖學院、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和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等本科院校,專科院校也有幾所,加上近年來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落戶海寧,嘉興的高等教育略有起色。不過,其高校數量和在校生數量還需大大提高。

  - 深圳

  深圳人口超千萬,是中國第四大城市,人均GDP更達到主流發達國家的頂級城市水平。深圳經濟發達,草根企業與巨頭企業共存,富有活力,就業吸納能力強大。

  深圳擁有數十家大學的分校或者研究院,國內頂級的清華北大,都在深圳開設了研究生院。不過,長期以來,深圳本土比較缺乏。

  近年來,隨著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深圳技術大學、深圳師范大學等創辦,加上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等一批重點高校的落戶,深圳也將很快脫掉“最缺大學城市”這頂帽子。

  - 泰州

  在江蘇眾多知名城市中,泰州顯得有些默默無聞。從經濟上看,泰州2017年GDP總量達到4745億元,在江蘇省僅排在第九位,不過在全國也算是經濟強市了。

  高等教育方面,泰州與南京、蘇州等差距就更大了,全市僅有泰州學院、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等少數幾所本科院校,知名高校嚴重缺乏。

  - 東莞

  東莞是中國著名的工業城市,繁華開放。各種階層的人在這里,都可以找到生存機會。

  東莞人口超過八百萬,其中,戶籍人口只有兩百萬,在校大學生僅有12萬,與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反差大,東莞的產業升級,需要更多人才,除了繼續搶人外,擴建大學,也是東莞一直以來的心愿之一。

  - 洛陽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個城市是無論如何繞不開的,那就是洛陽和長安。曾經有這樣的說法,西京長安與東都洛陽。從漢朝開始,一直延續到宋朝。洛陽即使不是首都,至少也是陪都。

  不過,建國以后,洛陽的地位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洛陽的高等教育發展。目前洛陽僅有7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僅有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和洛陽理工學院等。無論是高校數量還是在校大學生數量,在全國都不占優勢。

  - 濰坊

  濰坊處于膠州半島與山東腹地之間的連接點,地勢險要。濰坊同時是山東經濟強市,2017年GDP排名全國第30,超過全國一半的省會和首府。

  濰坊雖是普通地級市,常住人口卻達到936萬,且還在持續流入中,未來有望成為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

  當下山東的高校資源主要集中在濟南和青島,而濰坊正好在兩大豪門之間。目前僅有3所本科院校,分別濰坊科技學院、濰坊學院、濰坊醫學院。此外,還有幾所專科院校。從前五十城市平均水平看,濰坊大學生數量仍然非常缺乏。

  - 溫州

  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代表性城市之一,溫州模式天下聞名。經濟發達,民間富庶。

  目前,溫州共有6所本科院校,還有5所專科院校,數量上也不算太少。不過,溫州擁有的大學生卻極少。溫州人口超過900萬,在校大學生人數卻不到10萬,可謂嚴重不足。

  - 無錫

  無錫是長三角經濟重鎮,東南內生經濟的典范,經濟發達,民間富庶。

  2017年度,無錫GDP正式進入中國萬億俱樂部,而其人均GDP更是達到14.13萬,超過上海。于鄉鎮企業,與佛山類似,風行內生式發展模式,誕生了無數本土民營企業。經濟富有活力,就業吸納能力強。

  不過,無錫的高等教育實力卻與其經濟實力極不相稱。截至2017年底,無錫僅有江南大學和無錫太湖學院兩所本科院校,在校大學生數量也僅有11萬。

  責任編輯:賈兆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