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5:44.0:49.5,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549元和16297元,比上年增長7.5%和7.8%

  □記者 代玲玲 付玉婷

  杜文景 陳曉婉 報道

  本報濟南1月29日訊 29日,2018年山東經濟“成績單”正式出爐。初步核算并經國家統計局核定,我省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646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三次產業結構由6.7:45.3:48.0調整為6.5:44.0:49.5,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

  “2018年,山東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省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向好態勢。”今天,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魏華祥表示。

  觀察一個地方的經濟運行態勢,不能只看規模和總量。特別是隨著我省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觀察山東經濟,還要關注其質量和效益指標,關注其后續經濟發展動力。

  從供給看,2018年,我省糧食總產超過1000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900億斤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產銷率保持在98.6%以上,高端優質產品供給增多,整體呈現提質增效、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服務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拉動全省經濟增長3.8個百分點。

  從需求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1%,其中,服務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8.8%,比上年提高10.3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依次高于制造業5.2和15.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8%。貨物進出口較快增長,完成進出口19302.5億元,增長7.7%,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逐步向依靠三大需求協調拉動轉變。

  從市場預期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就業形勢總體良好,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6.8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24.4%,比上年增長6.7%,城鎮登記失業率3.35%,比上年下降0.05個百分點。物價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5%。貨運量等先行指標積極向好,市場信心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三大攻堅戰等重點工作扎實推進,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持續優化,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85.4億元,比上年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全年實現利潤增長10.3%,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26%。

  數據還顯示,2018年,我省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549元和1629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5%和7.8%。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7950億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為79%。

  “2018年全省經濟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同時也應看到,當前國內外環境依然錯綜復雜,化解各類風險矛盾的壓力依然較大。”魏華祥說,2019年山東將牢牢把握“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試區建設,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