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德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山東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繼續走在前列,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目標。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緊緊圍繞“人才振興”,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鍛造了一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走出了一條人才培養之路。

  自2012年國家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以來,山東省按照統一部署和要求,加大組織實施力度,創新機制、建立制度、健全體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取得明顯進展。截至目前,我省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4萬人,認定4萬人,他們在建設現代農業的進程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2018年以來,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以下簡稱“省農廣校”)創造性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五新”主題對接和鄉村振興示范站建設等工作,認真履行農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扶助發展等公共職能,積極服務職業農民產業發展的全過程,以創新驅動齊魯鄉村振興,并逐漸成為我省人才振興的有力支撐。

  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積極助推鄉村人才振興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山東全力發揮農廣校體系教育培訓主體專門機構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實施了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特別是2016年,省政府批復了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在政策措施和資金投入上給予大力支持,使這項工作得到快速發展。2018年以來,山東立足新形勢,在建立制度規范、田間學校,加強線上教育,完善培訓體系,拓寬宣傳渠道等方面銳意進取,充分發揮實訓基地作用,做到在產業鏈上“育人”,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新動能。

  完善培訓體系,全面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廣大農民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力量,也是推進人才振興的主力軍。如何調動和發揮好廣大農民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成為重大課題。正是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省農廣校按照“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相互鏈接、產教融合”的原則,印發《山東省農業廳關于進一步加強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通知》,搭建形成以全省農廣校體系省校和142所市縣分校為指導主體,以省內農業院校、農業園區以及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等近1000個實訓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為培訓機構的全省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承擔了2018年全省近10萬人的培訓任務。基本滿足了新型職業農民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經常性、制度化的培訓需求。另外,省農廣校還開展了赴臺農業培訓、全省農民體育培訓、扶貧工作重點村黨支部書記培訓和特色產業培訓等。2018年共開展赴臺農業培訓2期39人,全省農民體育培訓25期1500人,扶貧工作重點村黨支部書記省內外培訓13期2000余人,以及特色產業培訓2期200人。

  強化在線教育平臺,助推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為了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在線教育平臺,優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效果,省農廣校牽頭打造融媒體平臺——整合山東鄉村廣播微信公眾號、12316微信公眾號、《鏘鏘新農民》節目、《農業知識》雜志等宣傳陣地,從農業科技推廣、農民教育培訓、農業政策信息、農業園區規劃、農業品牌設計以及農產品市場、農業金融等方面開展咨詢、指導、宣傳服務。通過線上教育平臺,學員們有了一個交流的舞臺。在培訓過程中,使學員和導師之間建立了密切聯系,并且能夠全程跟蹤服務,并及時解決學員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另外,針對市場和學員的實際需求,由各市縣農廣校舉辦不同形式的對接活動,最終達到促進職業農民經營主體持續有效發展的目標。

  拓寬宣傳渠道,不斷豐富農民教育培訓平臺建設。協作共進才能共贏。為了發揮各大媒體和學校的優勢,在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的協調下,省農廣校制定了全省農廣校體系信息宣傳規劃,印發了《山東省農廣校宣傳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和《宣傳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分別與大眾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簽訂“新型職業農民宣傳”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共同傳播職業農民培育的好典型與好經驗。2018年以來,共在省級以上報刊進行宣傳近50篇,播出農業技術類廣播節目104期,農業技術專題電視節目52期,網絡宣傳超千篇。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省農廣校、大眾日報、山東鄉村廣播、省農研中心組成了新型主導團隊,發揮培訓、新聞宣傳、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力量,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其中,由省農廣校牽頭策劃的農業類廣播節目《鏘鏘新農民》,2018年1月1日在山東廣播電視臺正式開播,收聽率全年名列前茅。

  “五新”主題 精準對接

  新時代的新農民需要新的發展平臺,需要新的為農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新時代、新平臺、新服務、新農民、新動能”主題對接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服務,全面服務新型職業農民產業發展,不斷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綜合實力。自2018年8月底“五新”主題對接會在夏津正式啟動以來,陸續在蘭陵、煙臺、濱州、濟南舉行。作為活動收官的濟南專場,有近千名新型職業農民與全國著名農業專家參加,與涉農企業面對面進行政策、科技、金融、電商等服務對接交流。

  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大賽是這5場活動的重要環節。包括現代農業創業創新項目設計、植保飛防和茶葉炒制等3個競賽項目,來自全省各市的數百名選手參加競賽角逐,激發了新型職業農民學習技能的積極性,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科技活力,進一步把農業發展方式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

  據統計,5場活動累計到場職業農民代表超過10000人,授牌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600家,形成合作意向額度超過1億元,促進了新型職業農民產業發展。通過媒體新聞報道、現場視頻直播、融媒體傳播等方式,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的形象已經樹立,為今后兩年工作的推進和全面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從人才振興到產業振興

  “示范站+產業聯盟”新模式

  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要愛農業、懂技術,更要善經營。立足于這個出發點,省農廣校牽頭打造鄉村振興服務綜合平臺——“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建設是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新型職業農民實施鄉村振興的樣板,貢獻實施鄉村振興齊魯智慧的重大舉措。“示范站”將從農業科技推廣、農民教育培訓、農業政策信息、農業園區規劃、農業品牌設計以及農產品市場、農業金融等方面開展咨詢、指導、宣傳服務,將農業信息資源服務延伸到鄉村和農戶。“示范站”既是我省廣大新型職業農民干事創業的新舞臺,也是省農廣校做好管理服務的新平臺。隨著“示范站”的分期分批建設,到2020年將在全省擇優建立1800家“示范站”,這將為我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發揮新作用、提供新動能。

  2018年10月份,濟南“五新”對接專場活動與“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論壇”同時舉行,國家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等領導觀看了山東新型職業農民成果展和示范站長產品展,對山東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同時,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區域性產業發展聯盟宣告成立,臨沂河東區農民韓祥軍當選為首任理事長。根據定位,區域性產業聯盟把新型職業農民、農業企業、協會等組織聚合起來,相互借勢、資源共享、抱團發展,是推動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平臺。這對于韓祥軍而言,無異于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天地的大門。“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把合作社的事務先放一放,趁著冬季農閑在全省跑一遍,把各地的產業聯盟都凝聚起來。”他說。

  (作者為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