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巖松對話95后,呼吁多關注非名校畢業生

白巖松在演講現場。主辦方供圖白巖松在演講現場。主辦方供圖

  12月23日,主持人白巖松在中國傳媒大學進行了他人生中首次個人大型主題演講:對白·這個世界會好嗎?面對全國各地的400名在校大學生,白巖松不僅有智慧的輸出、觀點的爭鋒,更帶著迷茫的95后“z世代”一起,進行了一場心靈之旅。據悉,該活動由優酷資訊、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主辦。

  時值年尾,白巖松在新中國即將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自己人生50歲三個時間交匯點上,想要和95后大學生們聊一聊。  在《對白》年度演講中,他通過分析“饑餓與溫飽““青春與機會”“缺陷與完美”“平靜與焦慮”4個分話題,對這世界會好嗎進行闡述。據悉,4個分話題也來自于對全國大學生的征集,以及白巖松平時與學生接觸時最深的感受。例如年輕人該佛系還是奮斗?在這個焦慮的社會,如何獲得平靜?

白巖松在演講現場。主辦方供圖白巖松在演講現場。主辦方供圖

  白巖松被問到如何看待當佛系青年這種選擇,要是他的兒子選擇了一條非常佛系的道路會怎么辦?他笑著表示,“我不怎么辦,那就成佛唄(大笑)。但怕的是不成佛,但是如果佛系青年被解讀成了是一個20多歲開始,不只有眼前的枸杞還有藏紅花,對已經成為這樣的佛系青年我說也沒問題。”他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只要你將來不抱怨。將來還抱怨的那可不是佛系青年,我很少聽到佛抱怨。所以每個人當然有每個人自己選擇的權利,但是最后你要為你的選擇買單。”

  演講最后,白巖松還宣布與優酷資訊啟動2019年針對全國非重點高校的30場巡回演講項目,該項目是白巖松政協提案的落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白巖松作為政協委員呼吁多關注“非名校”學生,他表示,“我國高校數量大概有兩千多所,而名校的數量在一百所左右。每年中國800多萬大學畢業生中,來自‘雙一流’名校大學的比例不到10%。名校大學生跟非名校之間相比,活動經費和教育資源天壤地別。名校幾乎每天都會有名人講座甚至一天的講座數量可能都要比一些非名校好幾年的講座數量要多。這些‘非名校’的學生絕對是中國未來建設的基石,但他們大學4年在不自信、迷茫,甚至混日子中度過,他們的心理是我最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