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筆充值記錄中,最多的單筆是648元。30筆充值記錄中,最多的單筆是648元。

  近日,濟南市民張薇(化名)一家遇到了糟心事:十歲的弟弟童童(化名)拿家人手機充值手游,倆月花了5600多元,家人發現后想退款卻遇難。據了解,童童玩的游戲是通過OPPO手機自帶的游戲平臺下載的,其中一家游戲運營商表示,這屬“渠道版本”,建議聯系OPPO客服解決。張薇多次聯系OPPO客服,得到的答復是“無法證明是未成年人消費”,不能退款。對此,張薇表示,該游戲平臺下載的游戲,登錄賬號為游戲平臺的賬號,但并未經過實名認證,認為平臺方也應擔責。目前,張薇已將此事投訴至相關部門。

  倆月充值30多筆,共5630.45

  19日上午,在張薇的辦公室里,手拿打印出的賬單明細和客服回復,她連連嘆氣。

  14日,張薇突然接到家里的電話,說孩子趁家人不注意,用手機充值了游戲,讓張薇趕緊回家。

  “我回家看了賬單,發現從11月11日到12月9日共充值30多筆,涉及王者榮耀、穿越火線、明日之后和忍者必須死四款游戲。”張薇向記者出示了打印出來的賬單明細,記者發現其中最高的單筆充值648元,商品名為“一大箱子勾玉”。

  “王者榮耀6.65元,穿越火線611.8元,明日之后4438元,忍者必須死574元,一共是5630.45元。”張薇說,對游戲“一竅不通”的她連聽都沒聽過,只能一筆筆進行統計。

  張薇說,她的弟弟童童今年只有10歲,現在上小學五年級,平時不太與人交流。一家人老家在濱州,來濟生活多年,因為父母平時忙于生意,對童童愛拿家里人手機玩游戲一事沒有太在意,僅警告過他不要亂充錢。

  “后來我們問了孩子,可能是11日那天,我姐姐打電話轉賬時,他偷聽到了密碼,就記下來了,不到20分鐘就消費了第一筆。”張薇說。

  玩的是手機自帶游戲OPPO平臺拒退款

  張薇說,事后一家人也教育了弟弟。對于充值的錢,他們也聯系到游戲運營商,希望對方能退還這些錢。

  “其中‘明日之后’和‘忍者必須死’是網易的游戲,我們聯系那邊,告訴了他們游戲ID等信息,那邊也給了我們回復。”張薇說,“客服說這個手機下載的是OPPO渠道版本,不是官方版本,需要聯系OPPO公司進行處理。”

  據張薇介紹,孩子玩的游戲都是通過OPPO手機自帶的游戲平臺下載的,登錄的賬號也是OPPO的賬號,根據游戲運營商的回復,一家人聯系了OPPO客服。

  “我前前后后打了二三十個電話,最后那邊給我一個答復,說我不能證明是未成年人消費的,所以不能退款。”張薇說,“我問過需要什么證據,他們說需要提供孩子當時玩游戲的視頻,可我們要看見早就制止了,還會想著錄視頻嗎?”

  張薇說,王者榮耀和穿越火線的運營商正在進行賬號驗證,相關的處理正在進行,暫時未接到明確答復。

  平臺未實名認證,家長認為其應擔責

  張薇告訴記者,童童在玩“明日之后”和“忍者必須死”這兩款網易游戲時未經過實名認證,而且下載游戲所使用的OPPO賬號同樣未經實名認證,“這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張薇質疑。

  “登錄游戲時會彈出對話框,要求實名認證,但一直點擊關閉,還是可以正常進行游戲。”張薇說。對張薇的說法,記者也進行了驗證,下載游戲在未進行實名認證的情況下,仍能登錄并充值了游戲。

  據張薇提供的一段錄音顯示,張薇在與OPPO客服溝通時,客服人員也確定張薇的OPPO賬號并未實名認證,并稱實名認證這一環節“是自愿的”,并非強制。

  “我們也咨詢了專業人士,像網游充值不能為未成年人提供,既然我的手機沒進行實名認證,平臺如何判斷我是不是未成年人?如果在沒判斷的情況下,又怎能隨便給我提供充值服務?”張薇認為,OPPO游戲商城應為此承擔責任,退還充的錢。

  記者撥打OPPO平臺400客服電話,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平臺賬號未經實名認證,但在完成交易時會通過微信等支付手段進行二次確認,如果沒有支付密碼等信息,還是不能完成交易。有關退款等問題,該工作人員稱,會有專人聯系記者。但截稿前,記者并未收到答復。

  律師說法

  孩子是限制民事行為人,家長不追認則支付無效

  北京市煒衡(濟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姝伊表示,10歲的孩子尚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支付行為在家長不予追認的情況下是無效的,游戲公司應退還費用,“不過,需證明支付行為是孩子作出的,這就有一定的舉證難度。”

  孫姝伊認為,在該事件中,未設置實名認證環節違反了《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父母未盡好監護職責,也應承擔部分責任。

  孫姝伊表示,現在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消費屢見不鮮,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大部分網絡游戲在注冊及登錄環節未設置關于未成年人的指引說明,即便有實名認證,在支付環節也缺乏甄別機制,只要輸入密碼即可完成支付;另外,監護人未盡好監護職責,沒管好電子支付的賬號密碼。”孫姝伊認為,避免這種情況還需多方努力,“法律要細化,游戲公司也要承擔社會責任。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家長認真履行監護責任。”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