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東省藝術統考已結束,美術與編導類藝考生可以暫時放松一下,但對于不少音樂類、舞蹈類、表演類的藝考生來說,考驗才剛剛開始。

(圖片來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

  18日早上六點半,天剛蒙蒙亮,18歲的小鑫就已準備乘坐最早的一班動車,前往北京學習古琴,“高一下半學期,我開始學習古琴,每周德州兩節課,北京一節課。因起步晚,水平低,我從高三開始每周都要去北京學習。”小鑫稱,為了能夠順利考入理想大學,父母非常支持。“德州一節課300元,北京一節課1000元,加上來回路費以及買古琴的3萬元,家里已經為此投入近十萬元,希望最后的結果不辜負父母的期待。”

  專業課300元、視唱練耳300元、樂理每周100元……小阮從初中就開始學習古箏,每一筆花費她的父母都記在小本子上,對于孩子學樂器,小阮父母用“傾盡所有”來形容。“開始是因為愛好而學習古箏,初學時的練習琴2000元。但進入高三后,為了讓孩子盡快得到提高,我們花費8萬元給她換了一臺音色更好的古箏。”

來源:德州新聞網

  記者了解到,在藝考生中美術生的花費屬于細水長流型,而音樂類考生需要購買樂器,表演類考生除了沖刺班花費以及服裝費用,更有不少學生為了形象前去微整形。

  “為了準備藝考面試,我一年前做了牙齒矯正手術、雙眼皮手術和近視手術,這三樣加起來花費近10萬元。”小瀟是德州躍華的藝考生,學習表演專業。她告訴記者,為了學好專業,父母花費兩萬元為其報名藝考培訓班,花了5000元買參加考試的服裝,現在臨近考試,還要學習一些化妝和上鏡的課程,“全部算下來,說我的藝考之路花費了一套房首付。”

  “近幾年見過太多臨時抱佛腳的藝考生,很多學生并沒有藝術特長或天賦,只是為了能考上大學而學藝術,不僅浪費了錢而且對以后的發展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從事古箏教學近十年的李老師告訴記者,人生的規劃應該放長遠一些,是否走藝術這一條道路要理性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