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山東鐵路網從京滬、膠濟、藍煙三條鐵路干線,發展成為覆蓋齊魯大地的“四縱四橫”鐵路運輸網。從徹夜排隊到動動手指、從擁擠的綠皮車到寬敞的動車組、從漫漫旅途到貼地飛行,40年來,山東鐵路發生了太多變化。

  車票之變

  將來進站可只刷身份證

  在濟南站客運值班站長王孜慧的印象里,以前一到春運,濟南站排隊場面蔚為壯觀,售票廳人滿為患,廣場上人擠人,像開閘的洪水一樣,旅客們在一起擠油油。

  逢年過節,一票難求,不少旅客卷著鋪蓋卷排隊來搶票。售票員賣一張票需要5到10分鐘。1996年10月起,濟南、青島、煙臺、濰坊、淄博、兗州、泰安7個車站開始試行計算機客票發售。對此,王孜慧深有感觸,計算機聯網售票,售出一張票的時間大約為40秒,比上世紀80年代快了15倍。2011年1月19日,“12306”購票平臺出現在人們面前,那一刻,購票方式開始顛覆性變革。2019年,鐵路電子客票業務將開始試點運營,旅客互聯網訂購車票之后,到達高鐵站,無須換取紙質車票,可持二代身份證等有效身份證件,通過進站口和驗票閘機直接乘車。

  機車之變

  火車司機從黑領變金領

  “上世紀80年代開蒸汽機車時,火車跑得比拖拉機稍快一點;到了內燃機車,速度跟小汽車差不多;開電力機車時只有高速上的汽車可以跟我們比比;如今開上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有種貼地飛行的感覺。”擁有七本火車駕照的高鐵司機薛軍告訴記者。

  本月下旬,濟青高鐵即將開通,復興號將在齊魯大地上自由馳騁。作為駕駛員,薛軍在感受機車之變、速度之變時,發現自己也變了:“以前我們是黑領,后來是藍領、白領,現在人家叫我們金領了。”黑領是機車燃煤時代,每天整潔著裝,炭一熏,衣服都成黑色了;藍領是柴油時代,回到家老婆孩子離得遠遠的,洗不掉的柴油味。如今的他,西裝襯衣干凈整潔,拉著拉桿箱提著公文包,舉手投足間自信滿滿。

  通達之變

  我省可到全國280城

  40年,山東鐵路網從京滬、膠濟、藍煙三條鐵路干線,發展成為覆蓋齊魯大地的“四縱四橫”鐵路運輸網。旅客發送也由1978年的4283.6萬人,躍升至2017年的1.34億人,漲了2倍多。

  40年前濟南局旅客列車開行66對,如今,隨著濟青高鐵、青鹽鐵路的開通,開行旅客列車將達401.5對,其中高鐵動車260.5對,省會城市朋友圈達到26個,直通全國280多個城市。同時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成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