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媽媽我帶你去上課 就像兒時你照顧我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再無歸途。
父母在,家才有意義,
人生還有根基,心靈還有歸宿。
當父母還健在,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今年10月朋友圈刷屏的泰國短片《我癡呆的媽媽》,讓全球3億家長陷入深思。而近日巴中25歲小學教師陳芳芳帶著母親去上課的事,就宛若這則暖心短片的原型,令無數人潸然淚下。
開學前幾天,25歲的陳芳芳決定,帶著病情已經好轉的母親,到自己任教的村小生活。
母親李秀梅(化名)是一名抑郁癥患者。陳芳芳所在的煙燈村小學,位于巴中市平昌縣鎮龍鎮,距老家達州渠縣200余公里。
上課的時候,李秀梅很多時候會像聽話的小學生一樣,乖乖坐在教室門外的小凳子上,看著女兒站在講臺上的一舉一動。
陳芳芳說:“我不想把她一個人丟在醫院里,我心疼她。”


決定
“把媽媽帶到學校去照顧”
母親被確診為抑郁癥,是在2017年底。
當時已經臨近期末,陳芳芳正在給孩子們上課,趕緊打電話通知在成都上大學的弟弟,讓他先帶著母親回渠縣老家,自己再趕回去帶母親到醫院檢查。“(母親)晚上睡不著覺,情緒容易失控,經常提一些過去的事情,醫生就說是精神方面的疾病。”陳芳芳猜測,母親還未從父親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
經過治療,李秀梅的病情有所好轉,但除夕又復發了,陳芳芳和弟弟慌慌張張將母親送到縣城醫院,因為不需要家屬陪同,母親便被單獨留在醫院接受治療。
整個春節,姐弟倆都在為母親的病情焦心。“把媽媽帶到學校去照顧。”陳芳芳說,經過10多天治療,母親的病情已有所好轉。因為擔心母親不愿隨自己去村小,她還哄母親:“媽,你還從來沒到我工作的地方去過呢,你今天跟我去看一看嘛,順便過去養好身體”。
正月十三,陳芳芳帶著母親,登上了前往自己工作地的大巴車。
上課
“她乖乖坐在門外,就像兒時的我”
煙燈村小學距鎮龍鎮約兩公里,據縣城近3小時車程。目前,村小一共有3名老師17個孩子,分別來自幼兒園、一年級、二年級和四年級。住在村小旁邊的村民陳崇穆說:“(村小)留不住人,都換好幾撥老師了。”
陳芳芳租住在鎮龍鎮。每天,她和母親7點起床,吃過早飯,就沿著村道前往學校。“(村小)幾個老師都認真負責,從來沒遲到、耽誤教學。”有時陳崇穆騎著摩托車從鎮上回村里,看到陳芳芳和母親就提議載她們去學校,但母女倆總是笑著擺擺手:“走路當鍛煉身體,反正也不遠”。
“阿姨(陳芳芳母親)雖然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是沒有暴力傾向,可能和這邊的人不熟悉,剛開始不怎么說話。”煙燈村小學教學主任程林說,很多時候,陳芳芳擔心母親亂走,會讓母親坐在教室門外的小凳子上,課余時間,陳芳芳批改作業,李秀梅也會坐在女兒旁邊,一言不發。
“她不會亂跑,就像個聽話的小學生一樣,乖乖坐在那里,看我上課。”陳芳芳覺得,這樣的場景像極了自己小時候,母親在家里干農活,自己找個小板凳坐在旁邊看著母親。
家長
“老師照顧母親,不會影響娃兒們讀書”
3個月后的一天,李秀梅忽然提出要回成都找工作,“你看我現在不是好了嗎?你弟弟還要讀書,要花錢。”
陳芳芳明白,母親始終覺得影響了她的工作。此前有記者到學校采訪這對母女的故事,這讓李秀梅覺得自己給女兒丟了臉。今年9月開學后,她便很少跟著女兒一路到學校了。
陳芳芳沒有勸母親跟自己去學校,她有時甚至也擔心,將母親帶到學校,會不會讓家長覺得不妥。不過,學校的另一名老師蔣春梅說:“我們和孩子家長都挺支持的,(陳芳芳帶母親到學校)并沒有什么不妥,我們有時間就陪她們逛逛,談談心。”
村民廖瓊蘭的兩個外孫女就在村小讀書:“照顧自己的母親,有啥子嘛,也不會影響娃兒們讀書,她(李秀梅)以前常來學校,還會跟我們聊天,但這學期就很少上來了。”
未來
“她是我媽,我不會拋棄她”
鎮龍鎮小學校長王發剛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紅星新聞記者,陳芳芳帶著病母上課的事情,很讓人感動,今年初,學校得知陳芳芳將母親接到學校后,特意將另一所村小的程林老師調至煙燈村小學代替陳芳芳的教學主任工作,這樣,可以讓陳芳芳有更多的時間照顧母親。
王發剛還有個打算,待陳芳芳母親身體狀況好一些,可以在學校里為其找一份保潔類的工作,這樣可以讓她找到事情做,不會覺得無聊。
弟弟阿強(化名)一直對姐姐心存愧疚。“我在大學里讀書,沒有時間照顧母親,給姐姐增加了壓力。”陳芳芳說,弟弟現在正在準備考研,她很支持。而且有兩位愛心人士資助弟弟,自己的壓力輕了一些,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工作,照顧好母親。 “她是我媽,我不會拋棄她。”
我們或身為父母,或將成父母,希望我們都能明白,通過言傳身教,讓感恩成為孩子們心中的一顆種子。
短片《我癡呆的媽媽》
在泰國的一所小學,芭乍老師每天都會把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帶來學校,安置在教室里最后一張椅子上。孩子們上課時都會不由自主地被老人家吸引。
家長們雖然同情芭乍老師,但不愿讓孩子和芭乍的癡呆媽媽接近,紛紛提出抗議。可這時媽媽不見了,芭乍老師瘋狂地四處尋找。
孩子們聽到老師呼喊媽媽的聲音后,紛紛離開父母的懷抱,三五成群四下奔走,幫助老師尋找媽媽。
這時眾多家長才發現,老師對母親的悉心照顧,在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孩子們懂得感恩與回報。
“要是我長大了,我一定會給媽媽開車”。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父母對他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