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特東方神畫成為旅游熱點方特東方神畫成為旅游熱點
清晨整裝待發的動車清晨整裝待發的動車

  作為一名出租車司機,每天都穿梭在濟南各條馬路上的曹瑾最害怕堵車,但每次接到要去西部新城的乘客時他都格外開心,忍不住向乘客贊嘆這一條條寬闊的道路;去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孟凱是西客站片區的回遷戶,自小在村里長大的他一直盼著去城里的寫字樓工作,如今他應聘到西元大廈一家互聯網公司,距家不過兩三里路程;4年前,郝敏和丈夫把家安在了中建錦繡城,入住時還在感慨周邊商業配套不足,如今節假日她都要約上外地的大學同學在這里好好地“逛吃”一番……

  不僅僅是曹瑾、孟凱和郝敏,在西部新城的每一位市民都在切身感受著這里每一處細微變化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和驚喜。而在這些改變的背后,則是一座新城的強勢崛起。在一份宏偉而科學的藍圖指導下,從一片城郊的城市洼地搖身變為現代化城市新中心,槐蔭僅僅用了10年時間,就在這里實現了破與立的更迭,上演了從荒蕪到繁華的華麗轉身,綻放出一座成熟新城的青春朝氣與熱烈。人們習慣把“十年”作為一個節點去回顧過去,對西部新城而言,過去的十年同樣值得回望,去感受這里的發展之快與變化之巨。

  10年前,東強西弱的濟南需要一座新城打開城市發展的空間,找到經濟騰飛的新引擎。10年前,一直被貼著“落后”標簽的槐蔭,需要一座新城將大片未開發的土地賦予新的歷史使命,找到強勢崛起的載體。2007年,濟南西站選址確定,讓這些期盼隨著西部新城的規劃建設成為現實。

  十年前,說起對濟南的印象,人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山東省政治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環渤海地區南翼中心城市等形象。作為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市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除自然增長人口數外,濟南長期以來都是人口凈流入城市。2010年以前,濟南的建成區面積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11位,城市規模偏小。數據顯示,2010年濟南常住人口為681.4萬人,而《濟南市人口發展“十三五”規劃》則預測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總量預期在770萬人左右,城區常住人口規模達500萬人以上。這無疑對濟南城市空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坐擁各種資源優勢的省會城市往往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而在濟南的眾多印象標簽中,與經濟、發展相關的標簽卻相對較少。翻看濟南的經濟發展史,在東西狹長的城市區劃中,東西發展不平衡是濟南經濟發展的掣肘。對于彼時的濟南,如何補齊西部發展的短板、發揮出全省經濟龍頭作用急需破題。可以說,東強西弱的濟南需要一座新城打開城市發展的空間,找到經濟騰飛的新引擎。

  縱觀槐蔭的過去,由于張莊軍用機場凈空限制,發展空間受限,全區151平方公里的土地有68%的區域不能建六層以上的建筑,32%的空間承載了全區的發展。戴著鐐銬的舞者在艱難前行,有鐵路沒車站,有機場沒民航,有黃河沒大橋,有景點沒旅游,這是槐蔭區基礎薄弱的真實寫照。一直被貼著“落后”標簽的槐蔭,需要一座新城將大片未開發的土地賦予新的歷史使命,找到強勢崛起的載體。

  機遇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伴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京滬高鐵規劃建設,給濟南帶來了對接京津冀和蘇滬杭兩大經濟圈的歷史機遇。而正在謀求“西進”的濟南果斷決策,在槐蔭依托濟南西站展開了西部新城的建設序幕。

  曾經發展的滯后為槐蔭保留了55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決定了西部新城發展的速度與高度。越是一張白紙,越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在新城的藍圖上,所有曾在老城欠過賬的內容,新城全部預留規劃和建設;所有前人曾品過的教訓,新城全部汲取并力求不走彎路。

  對于一座新城,規劃藍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西部新城55平方公里的空間上,曾經還未來得及開發的土地儼然成了一張沒有各種制約因素的“白紙”,可以讓規劃者肆意揮灑自己的智慧,用一張高標準、現代化的發展藍圖規劃出西部新城的美好未來。

  時至今日,當年為了規劃藍圖召開的一場場現場觀摩會、圍繞一項項專項規劃舉辦的專家評審會、奔赴外地考察取經的場景總會浮現在槐蔭區規劃協調服務中心副主任高申眼前。在他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厚厚一沓的歷年全區衛星正射影像圖,每一張影像圖上傳遞的變化正是一項項規劃的不斷實現。“在規劃藍圖的引領下,西部西城已展現出一座成熟城市的氣質。”高申感慨道。

  作為一座依托高鐵資源的西部新城,交通樞紐奠定了西部新城無可比擬的優勢,高鐵、高速、長途客運、地鐵等城市交通要素一應俱全。今年4月10日,全國鐵路迎來新一輪運行圖調整。新圖實施后,京滬高鐵濟南西站開行列車數量首次突破300列,較調圖前增加22列。此次調圖后,由濟南西站出發,可抵達的鐵路車站達到創紀錄的244個,覆蓋全國20個省份和3個直轄市,濟南西站的“高鐵朋友圈”進一步擴大;今天,北園大街西延快速路高架段工程已基本成型,工程完工后,將接通繞城高速的東西快速路,實現東西向交通升級;作為京滬高鐵濟南西站重點配套工程的濟南長途汽車西站,總建筑面積6.7萬余平方米,按照國家一級客運站標準設計建設,設停車位500余個、發車位72個、售票口19個、檢票口24個,并配有自助售票機,設計日旅客發送量達3萬人次,如今已成為聯通濟南與魯西南各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2015年,伴隨著濟南西部新城核心區的建設,軌道交通R1線、R2線在此規劃破土動工,2019年,它將從新城核心區穿越、布點,與全市軌道路網銜接,實現輕松換乘,軌道交通讓濟南西部新城核心區的未來發展有了更豐富的想象空間。一個集京滬高鐵、軌道交通、長途客運西站、公交樞紐于一體的立體交通框架已經建立,其綜合大交通的格局逐步形成。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產業規劃更是西部新城發展藍圖的重中之重。2014年槐蔭發布的槐蔭區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明確西部新城將以發展總部經濟為核心,帶動產業集聚,重點發展金融保險、旅游會展、文化創意、高端商業、商務咨詢等高端服務業,力爭建成山東省金融產品和文化創意產品交易中心,輻射環渤海地區的高端服務業集聚地。2016年,槐蔭提出打造醫養健康、文化旅游、商務會展、消費物流、智能制造五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省會發展重要增長極。如今的西部新城正在按照這一規劃快速崛起。我們看到,在藍圖的引領下,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落戶西部新城并開工建設;坐落在二環西路旁的西部會展中心將建成濟南市最大的會展中心;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入駐濟南報業大廈,成為文化高地的引領者;素有民間故宮之稱的榮寶齋大廈、時光藝術之城等重要文化項目和文化設施陸續建成;方特東方神畫在這里叫響了非遺旅游的品牌,百聯奧特萊斯、宜家、麥德龍等西部新城的新商業業態正在引領高端消費西移;西城大廈、西元大廈、綠地中央廣場等一座座代表總部經濟發展新趨勢的億元樓正在新城的東西城市發展軸迅速崛起……

  規劃的前瞻性與科學性還體現在城市的宜居上。西部新城有三個三分之一可以概括:三分之一為住宅,三分之一培育產業,三分之一為綠地生態空間。在這里,所有的管線都從地下穿過;地下空間相互聯通,預先規劃了20萬個停車位,可滿足未來很多年的交通需求;城市的水網、電網、燃氣管道全部集中統一鋪設;在大力提升薄弱學校辦學實力的同時,西部新城也在努力辦好新建學校。去年,恒新小學、培新小學、槐蔭區西城實驗初級中學、槐蔭區實驗學校4所新建學校投入使用……齊全現代的公共設施讓新城的每一位居民感受著新城的便利。西部新城更是一座生態之城。向西,50平方公里的生態片區和濟西濕地相得益彰;向南,占地1128畝的臘山山體公園引人入勝;向北,小清河、黃河等水域濕地資源豐富。在新城中心的西客站片區,以臘山河水系為主要承載的南北景觀軸構建起了一條綠色走廊,更是將南北臘山湖和小清河連為整體,一個濕地縱橫、碧水繞城的生態片區躍然紙上。

  在西部新城從無到有的十年間,伴隨著如火如荼的建設,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城市也在一天天“長高”。而在這個過程中,這片土地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變,同樣發生變化的還有這片土地給濟南經濟發展帶來的嬗變。

  西部新城核心區西客站片區曾經是7個村莊的聚集地。如今俯瞰下去,濟南西站、一院三館、恒大國際金融中心、濟南報業集團大廈等構成的東西城市發展軸和南北臘山河串起的生態景觀軸,成為這個新城的兩條大動脈……從灶頭到天然氣,從老院子到高樓房,從“爛泥路”到柏油路,從傳統農村到現代社區,4萬余村民的新生活在西部新城起航。

  家住興福街道辦事處順安苑社區的羅宇蘭老人已年過七旬,對她而言,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身體。入住不久,社區衛生服務站很快就成立了,羅宇蘭老人總會定期去量血壓、測血糖,進行各種檢查,身體有什么不舒服也會向工作人員進行咨詢。今年,槐蔭區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列入全區民生、民心重點工程,預計投入861.62億元用于家庭醫生簽約,全區38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建了104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制定了四類家庭醫生服務包,從基本醫療及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服務包到二三級醫院的門診預約服務應有盡有。“新城建設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上樓居住這么簡單,各種配套也跟城里一模一樣。”羅宇蘭感嘆道。

  作為文化高地的西部新城,也在改變著西區人民的文化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省會大劇院負責人陳帥聽到了一位觀眾與售票人員的對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觀眾是附近回遷的居民,晚上演出快要開始時他總會來到售票處向工作人員詢問“今天晚上都有多少錢的票”,卻從來不問當天的演出內容是什么,這引起了售票人員的好奇,“您怎么也不挑挑演出,就直接買票進去看了?”“我覺得這里的演出都很好看,是我以前沒有看過的,而且這里的環境好、服務也周到,比在家看電視有意思多了。”這位觀眾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新城的崛起讓越來越多的人與這里結緣,紛紛在這里安家落戶。興福街道辦位于西客站片區核心區,自2013年設辦以來,轄區常住人口已從最初的3萬人增長到10多萬人,其中既有外地來濟南創業的“新濟南人”,也有被宜居環境打動的城區老居民,還有隨著一家家企業入駐而吸引來的各種人才。

  今年,按照我市圍繞“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發展戰略和“1+454”體系,槐蔭區提出“1+541”工作部署,進一步突出發展五大主導產業,建設“四個槐蔭”,打造省會新動能重要增長極,力爭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潮中搏擊浪尖立潮頭。這份自信源于隨著西部新城的發展讓槐蔭在全市經濟建設中越發突出的重要位置。近年來,從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僑夢苑的成功落戶,到中國科技開發院濟南創業街、老商埠等重大項目的成功簽約,再到兩個“藍盒子”——宜家、麥德龍的成功開業,一個個立足于五大產業、瞄準新舊動能轉換的好項目正在這里迅速落地生根,西部新城區正以飽滿的姿態努力實現著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品牌高端提價值的長遠目標。

  看當前,宜家家居、麥德龍、海寧皮革城、百聯奧特萊斯等商業業態的入駐,點燃了濟南消費的熱情,引領高端消費西移;隨著“一院三館”、時光藝術之城、印象濟南等文化旅游載體不斷豐富,已形成集高端演藝、文化創意、商貿休閑、自然觀光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集群;西部會展中心將在明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將大大提高全市承接全國性和國際性大型展會的能力,帶動槐蔭區總部經濟和高端服務業發展。

  今年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復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醫學科學中心,研究、規劃、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大力發展醫養健康產業”,槐蔭第一次與國家政策直接掛鉤,這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在國家、省、市的高度關注下,即將在濟南市槐蔭區土地上崛起,并將槐蔭區一舉帶入醫療健康產業的最前沿,成為引領華東地區新動能的風向標。

  青春是朝氣蓬勃的崢嶸歲月,眼下的西部新城正在沿著發展的藍圖日益精進。在這里,高鐵、高速的區位優勢將越發顯著;即將貫通的軌道交通讓這里有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開啟了“康養名城,活力槐蔭”建設的大門……青春正當時的西部新城將繼續用活力與熱情書寫自己的故事。

  原標題:一方沃土繪藍圖 西部新城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