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君 報道□記者 趙君 報道

  本報濟南10月10日訊 省司法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公證領域“放管服”改革 推進減證便民服務工作的通知》。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相關情況作了介紹。

  省司法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遲麗華介紹,通知公布了全省“最多跑一次”公證服務事項清單,包括學歷公證、學位公證、無(有)犯罪記錄公證、不動產權證書公證等46項,以及試點公證機構名單。在此基礎上,各市、各試點公證機構可結合自身實際,適度擴大“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范圍,成熟一項,公布一項。對暫未列入“最多跑一次”試點工作的公證機構,各市應加強指導幫助,盡快補充公證員及輔助人員、完善軟硬件設施,于今年年底前全部開展公證服務“最多跑一次”試點工作。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為避免辦理公證過程中的循環證明、重復證明、過度證明問題,省公證協會組織專門力量,對需要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進行了全面系統梳理,共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可以通過當事人承諾方式或信息共享核實解決的證明材料53項,研究編制了全省辦理各類公證事項所需的37類114項證明材料清單(試行)。

  通知明確,實行限時辦結制,對于公證事項簡單、不涉及財產處分且材料齊全的,最大限度壓縮辦證時限,并將限時辦理事項及最低時限公示、公布。建立首問負責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最先接待當事人公證申請或咨詢的工作人員,應主動告知自己的姓名及職務,及時受理或一次性告知辦證所需材料,全權負責為當事人辦理或引導當事人辦理公證業務;公證機構要求當事人提交的材料要明確具體,一次性告知清楚。

  為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通知提出,要加快與公證業務密切相關部門的信息互聯共享建設。積極推動具備網上申辦條件的公證事項由線下向線上轉移,通過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開通掌上辦證業務,進一步將公證服務關口前移,實現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咨詢、預約、材料預審等環節。

  針對特殊群體,通知明確,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當事人開通“綠色通道”,對其中行動不便者提供上門公證服務。積極履行法律援助義務,同時對經濟確有困難但尚未達到法律援助條件的困難群眾,減免公證服務費用。對當事人申請辦理救濟金、低保、給付贍養費、撫養費和遺產總額5000元以下的小額繼承公證,實行免費辦理。

  遲麗華介紹,要堅持效率與質量并重原則,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確保服務標準、質量不降低,在減少證明材料的同時確保證明力、公信力不降低。要建立健全公證服務評價體系,定期公布全省公證機構群眾滿意度評價指標。要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推動將公證事項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將以虛假材料騙取公證書的企業和個人列入失信名單,對失信行為人予以失信聯合懲戒,大幅度增加失信成本。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