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萊蕪加速融入省會濟南發展:濟萊城鐵升級為高鐵并提速

萊蕪鳥瞰。萊蕪鳥瞰。

  《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提到的推動萊蕪加快融入省會城市發展的戰略,在交通對接上迎來新進展。

  據濟南當地媒體《濟南時報》報道,10月8日,濟萊高鐵項目前期工作籌備組公布了新建濟南至萊蕪高速鐵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信息,這份公示除了對第一次公示中公眾所關注的問題和有關意見建議進行反饋、解釋和說明外,還公示了一些最新消息。

  報道稱,與今年2月發布的《新建濟南至萊蕪城際鐵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信息公示》相比,這次公示出現了新的變化:項目名稱由“新建濟南至萊蕪城際鐵路項目”升格為“新建濟南至萊蕪高速鐵路項目”,城際鐵路變為高速鐵路;設計行車速度目標值由250公里/小時變為濟南段限速200公里/小時,其余路段為350公里/小時。

  《新建濟南至萊蕪城際鐵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信息公示》介紹說,“濟南至萊蕪城際鐵路位于山東省中部,自濟南東客站向東引出,上跨在建濟青高鐵、石濟客專后于東繞城高速(京滬高速)前拐向南,沿東繞城高速西側依次上跨工業北路、既有膠濟鐵路、世紀大道、經十東路后設港溝站,同時預留規劃濟南至泰安鐵路接軌條件;線路出港溝站后于港溝鎮東側上跨東繞城高速、濟萊高速(京滬高速)后折向東,并沿濟萊高速并行穿至章丘設章丘南站;出站后線路拐向南,上跨濟萊高速進入萊蕪市雪野鎮境內設雪野站;出站后線路經大冶水庫下游、魯中礦業尾礦庫和華電尾礦庫之間至萊蕪張家洼鎮設萊蕪站;出站后線路依次上跨濟萊高速、瓦日鐵路、孝義水庫、京滬高速,至萊蕪市鋼城區設本線的終點站鋼城東站。”

  在項目第一次信息公示中,濟南至萊蕪城際鐵路正線建筑長度115.831km,全線共設6個車站,線路等級為客運專線,設計行車速度目標值250公里/小時。

  而根據《濟南時報》的上述報道,項目第二次信息公示稱,濟萊高鐵項目正線全長117公里,濟南段限速200公里/小時,其余路段為350公里/小時。

  根據國家鐵路局網站2015年發布的“《城際鐵路設計規范》專家解讀”文章,城際鐵路是指專門服務于相鄰城市間或城市群,旅客列車設計速度200km/h及以下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運專線鐵路,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區域性特點。與以往鐵路建設項目中的名稱和叫法不盡相同,城際鐵路是指連接相鄰城市或城市群的客運專線鐵路,包含了距離的概念,從已建成及規劃建設的城際鐵路看,其線路長度一般介于50~200km之間。在此距離范圍以外的鐵路,短距離的一般屬于市域或市郊鐵路,長距離的則一般屬于干線鐵路,其建設標準和運輸組織模式等與城際鐵路不同。

  二是速度目標值范圍。城際鐵路是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區域內相鄰城市間或城市群內的通勤客流,車站間距一般為5~20km。從列車最高運行速度與站間距的匹配關系分析,其合理速度目標值不宜高于200km/h。對于速度目標值為250~350km/h的鐵路,是典型的高速鐵路,不屬于城際鐵路的范疇,應按照《高速鐵路設計規范》進行設計。

  三是運輸組織模式要求。由于城際鐵路的服務對象是以中短途旅客為主,客流具有明顯的時段高峰特點,且單程旅行時間通常較短,特別強調旅客出行的快速和便捷。所以城際鐵路的運輸組織模式具有典型的“高密度、小編組、公交化”特點。

  濟萊高鐵是山東省城際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濟南市“北跨東延,一體發展”戰略在交通對接上的重大工程。

  今年9月19日,山東省政府網站發布的《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就明確提出要推動萊蕪加快融入省會城市發展,“推動交通對接,加快規劃建設濟萊高速鐵路等重大項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城際鐵路升級而來的濟萊高鐵項目的先期工程已于去年年底開工。去年12月底,濟萊高鐵先期輔助工程林家隧道開工。

  先期輔助工程已開工建設,那么濟萊高鐵什么時候能全線開工呢?

  《濟南時報》上述報道稱,“記者從濟南市發改委了解到,濟萊高鐵全線或將于今年年底正式開工,建設工期為4年,也就是說2022年濟萊高鐵或將建成通車。”

  濟萊高鐵建成通車后,萊蕪將納入到省會“2小時生活圈”。《濟南時報》報道稱,“項目通車后,如果萊蕪人從家門口上高鐵,到濟南只需2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