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本是彌河最美的季節,綠樹如陰、蟬鳴鳥叫、水流潺潺,溫順的河水從壽光穿城而過,但一夜之間,景象巨變。8月19日,臺風“溫比亞”進入山東境內,暴雨傾瀉而下,壽光迎來了1974年以來的最大洪峰,蔬菜之鄉成了一片汪 洋,村莊沒頂、大棚被毀、人員緊急轉移……
這三天三夜,壽光的干部群眾經歷了很多。如今洪水漸漸退去,受災群眾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園,清理污水淤泥、收拾一瓦一木。各方援助迅速趕來,通信、交通、電力已經恢復,食品、飲用水、被褥等生活用品不再急缺。災難終將過去,新的生活終要開啟。

部署|提前勸離河塘養殖戶
8月19日下午1點,天氣涼爽。壽光上口鎮所轄各村召開緊急會議,傳達部署重要命令。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清理河塘養殖區人員,二是當晚6點之前備好沙袋水泥,次日凌晨1點之前封堵路口和閘口。上口鎮副鎮長、廣陵總支書記趙新法在口子村村民交流微信群發出洪峰即將到來的通知,接著開車去了彌河河塘,開始勸離養殖戶。
45歲的口子村村民李培杰對即將發生的洪峰渾然不知,照例在美美地睡著午覺。
下午5點,風起。上口鎮黨委書記王法順到彌河橡膠壩查看險情,要求值班人員盡快離開。
趙新法在勸離第一批彌河老口子村養殖戶后,第二次開車進入,又“逮住”五個遲遲不愿離開的人。河水大漲,車子差一點被淹沒。
張家屯村支書張建偉帶了十幾個人和三輛翻斗車,在羊田路封堵本村涵洞,兩個小時進展不大。
19日晚7點,上游流量超過700立方米每秒。趙新法帶領沖鋒舟,再次進入老口子養殖區,搜尋最后一批“落網分子”,找到5人后用沖鋒舟帶離。此時,河面風浪漸起,救援過程險象環生。
口子村的大喇叭一直在喊,青壯勞力上河壩堵涵洞,18個隊分為三組。李培杰應召出工,在河壩上來回運土。張建偉拉響了村喇叭的警笛,100多名男女村民來到村西河壩,緊急封堵涵洞。
此時的壽光城區也大雨傾盆,不少正在回家的人被困在路上。道路陸續出現積水,車輛進水熄火的情況越來越多。

20日凌晨1點,防汛最高警戒。趙新法在微信群要求,所有村民不能睡覺,準備隨時撤離。
據此地30多公里的孫家集街道岳寺李村,彌河水位不斷攀升,兩名輔警孫超和魏澤坤出警救援一被困群眾時,被洶涌的河水沖走。截至22日晚上,仍在持續搜尋中。
在彌河以東的丹河水也開始上漲。壽光田馬片區黨總支書記王洪光再次查看堤壩情況后匆匆忙忙回來,大喊不行了,快撤離!這時的丹河水,已經要漫過堤壩了,水勢太大,挖土加固已經來不及。村主任用村廣播大喇叭吆喝了七八遍,隨后和全體村干部、黨員挨家挨戶勸撤離。
凌晨5點,風高浪急。口子村、張家屯村涵洞封堵完畢。此時洪峰已經通過壽光市區,三座彌河橋開始漫水,河水倒灌進城區。橋頭路段已經用沙袋等壘起臨時堤壩,向東行駛的多條主干道封路。城區不少路段積水嚴重。
“老少爺們兒抓緊撤離,堵不住了。”8月20日上午10點,上口鎮羊田路西景明涵洞決口,口子村西北角溢壩,趙新法在微信群疾呼。
中午時分,洪峰到達老口子村,村子成澤國,口子新村進水達1米,興旺莊進水,西景明進水,趙廟被淹。下午5點,洪水泛濫,人心惶惶,4000名群眾轉移到廣陵學校。

搶險|八輛卡車封堵決堤
在洪峰抵達口子村時,下游的營里鎮彌河河段也出現決堤。回憶起當天的洪水,營里鎮副鎮長邵培龍仍后怕。他數十年沒有見過如此大的水,河水一度跟堤壩持平。決堤后,渾濁的大水瞬間沖出一道70米長的口子,向著旁邊的莊稼地狂奔,將玉米稈盡數吞噬,數里外的兩個工廠和一個鹽場,半小時之內水就超過了半米。
得知決堤后,邵培龍停下手頭安置村民的工作,趕往現場。路上的積水把車沖得有點搖晃,害怕,但邵培龍已經顧不上了,堤口有可能繼續擴大,后果將不堪設想。
當天中午,和邵培龍一起趕往現場的還有水務、環衛、水利部門的人、鎮上的公職人員和村委干部、部分村民。開始,他們協調了幾輛大卡車,拉滿渣土,可往決堤口倒上去,滿車的土瞬間消失在洪水中。“這水已經不是靠人力可以封堵的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想到了用裝滿渣土的大卡車阻擋。附近的企業連忙捐獻四輛大卡車,上級部門又調來四輛,8輛裝滿渣土的大卡車被挖掘機緩緩推進決堤口。一批被緊急征集來的村民志愿者就地取材,把渣土裝入袋子,投進大卡車上面的水流,一點點把大壩補起來。
自救|連夜為糧倉排水
在營里鎮王柳村南頭,王金勝家的糧倉很顯眼。兩三個月前,她家承包的數百畝地剛收完麥子,上百萬斤都存在這里。
20日晚上,當村里其他村民都陸續撤離的時候,王金勝一家人到親戚家借住。后來她放心不下糧倉,又折了回來。當晚,村子里的積水越來越多,她的倉庫雖然地勢墊高了不少,但積水還是逐漸滲了進來。
王金勝夫婦找來抽水泵,在倉庫水泥地上鑿了洞,往外抽水。漸漸地,一個水泵有些吃力,第二個水泵架起來,當第二個水泵也吃力的時候,他們又架起了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一起往外抽水。
讓王金勝一度感到絕望的是,倉庫外面的水位越來越高,甚至高過了倉庫,水泵再抽也于事無補。想到這么多糧食被淹,王金勝很心疼,也不甘心,當晚,他們趕緊又運來沙袋擋在門口,繼續抽水。整整一夜,王金勝忘了困意,忘了饑餓。
一夜的辛勞減少了損失,不過,她的糧庫底層的麥子還是有不少進了水,她找來挖掘機,把麥子轉移到干燥的地方,想辦法再把潮濕的麥子曬一曬,希望沒有壞掉。
8月21日上午,洪水漸退。口子村民陸續返家查看。李培杰回家,看到面目全非。開始召集親友幫助清淤。中午,天氣轉好。趙新法在廣陵二村排積水,并搶出5萬斤糧食。愛心物資和救災物資也陸續送達。
22日,彌河下游的羊口鎮南宅科村,水位依舊在一米深還未退去,在安置點的村民們期待著早日回到家中。
重建|三天三夜不離崗
22日中午12點多,已經到了飯點,壽光營里鎮中營村的兩位村民從鎮上的一處救災物資存放點,搬了幾箱子礦泉水、火腿腸和包子,然后馬不停蹄地坐上車趕往一處決堤口。
彌河河水倒灌時,他們村也出現了一道半米長的口子,所幸村民及時堵住,村子才沒被淹。從21日起,部分道路交通恢復,倆人就自愿過來幫忙,一直在各個抗洪點運送物資,十分辛苦。倆人卻說,比起修壩的人,自己這些活兒算輕快的了。
到達現場時,決堤的地方仍有數米長的缺口,水流湍急。兩輛挖掘機正在從卡車車斗里鏟沙袋,四十多名村民忙著加固堤壩。午飯送來,他們才停下,拿起包子在路邊吃了起來。
現場的村民來自周邊的三四個村,也有部分環衛、水利以及鄉鎮上的黨政人員。自從20日中午出現決堤,不少人已經在這里干了三天兩夜,中間偶爾換換班,總共休息了不過三四個小時。
邵培龍和其他的人已在現場待了近3天,他說,有時候說著話就要睡著了。他們每天累了就在地勢高的地方蹲一會兒。此前大部分時間,都要泡在水中,腳丫子都泡白了,腿也有泡爛的。邵培龍指著腳底板磨出來的泡說,“這已經算好的了,今天路上沒水了。”
自19日早上出來上班到22日中午,邵培龍已經連續工作三天沒有回家。22日,面對著還有20米的決堤口,他們打算再用四輛卡車來封填。“今天必須要把這個口修好。”
在壽光稻田鎮,各個村陸續開展自救重建工作。幾乎所有的鎮機關黨員干部,都在各個村中、沿河堤壩上。
22日下午,天氣晴朗,李培杰買了一臺新洗衣機,開始清洗衣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