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市辛安泉鎮南馬村,12歲的少女程志仙上要照顧患病的雙親,下要照料年幼的弟弟,既當姐姐又當“媽媽”的她,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五個年頭。

  6月18日早上,長治市紅色文化研究會愛心小分隊專程到達潞城,又一次看望了南馬村的小志仙,并給她送去了衣服、學習文具、日常用品等。

  洗衣做飯種菜收莊稼都要干

  程志仙的母親是聾啞人,手和腿腳也有先天殘疾,父親患病無法站立,長年臥床不起。一年級的弟弟才剛剛懂事,哥哥住校讀書也幫不上忙,家里的重擔就這樣全都壓在了程志仙的身上。照顧弟弟、伺候父母、操持家務,這個12歲的小女孩在最美好的年華里撐起整個家,成為這個飽經磨難家庭里的“大家長”。為了方便照料,前些年程志仙的堂姐從武鄉縣的一個偏遠山村把她們全家接到潞城南馬村,借住在一戶遺棄的土窯洞里。

  6月18日上午,記者在辛安泉鎮中心學校校長胡文的帶領下,走進程志仙家。門前不大的一塊空地上種著玉米和一些蔬菜。中心學校校長胡文對記者介紹說:“這些都是程志仙開春的時候自己種下的,等這些菜再長長,就可以吃了。村里人平常也會給程志仙送些蔬菜,可孩子很要強,覺得村里人也不容易,就自己種點菜給家里人吃。”

  看到記者來了,程志仙的母親笑得很開心,比劃著讓進屋坐。生病在炕上的父親也熱情地招呼記者,滿墻的獎狀顯得格外亮眼。程志仙曾先后獲得山西省第四屆“美德少年”、山西省“新時代好少年”、長治市第四屆自強自立“美德少年”和山西省第二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等榮譽稱號。

  程志仙的父親雖然在炕上不能動彈,但還能正常交流。指著院子里的菜地,程爸爸說,“都是我家姑娘種的。志仙為了讓我們能吃上新鮮的蔬菜,自己跑到鎮里買菜籽回來種。程志仙每天都會來照看這些蔬菜。

  放學剛進家門,程志仙將爸爸媽媽和弟弟換下來的衣服放在水盆里,幼小的雙手在碩大的盆里不停地揉搓,她把衣服上的每處都打上肥皂,一揉、一蘸、一沖,整個過程都顯得非常熟練。盡管衣服很大,擰起來特別吃力,但她還是堅持下來了。

  “姐姐,老師讓家長簽字呢!”一年級的弟弟拿著作業本向姐姐跑過來,程志仙一筆一畫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弟弟作業的右下角。這一刻,這個“小家長”有著超脫年齡的成熟。

  程志仙的鄰居王老太太告訴記者:“這孩子很堅強,從8歲起就主動在家洗衣做飯,照顧臥床的父親和年齡尚小的弟弟。農忙除草、收莊稼對于她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問及夢想時,程志仙若有所思,沉默了許久回答說:“我長大想當一名醫生。因為爸爸媽媽身體不好,看病需要花很多錢,我想長大以后給他們治病,以后也可以讓更多人健健康康的。”在這個12歲孩子的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治好爸爸媽媽的病。

  通過與程志仙的簡單交流,記者發現她比較內向,不善言談,總是用簡短的幾個字來表達內心的想法。看到她熟練地洗著家人的衣服,記者上前詢問志仙累不累,她只說了一句,“我不累”。

  政府老師同學都關心幫助她

  辛安泉鎮中心學校的歷任校長多次到程志仙家中進行慰問,給予她資助。潞城市教育局局長石國平得知后,也曾多次到程志仙家中安慰鼓勵她,并多方協調聯系社會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先后捐款捐物6000余元。2017年,在中心學校、教育局、潞城團市委的推薦下,程志仙榮獲了山西省第四屆“美德少年”的光榮稱號。2018年1月20日在石國平局長協調下,程志仙接受了紫丹教育3000元的捐助。

  武鄉縣扶貧辦和現居住的潞城市扶貧辦為她家里辦了低保,使這個特殊的家庭得到政府的關愛。

  18日下午,記者跟隨辛安泉鎮中心學校的胡校長來到了程志仙上學的地方南馬小學。

  王芳是程志仙的語文和思想品德課老師。王芳老師對記者說:“志仙非常踏實、善良,在學習上也特別上進。她和同學們相處很融洽,我們現在采用的是小組學習的方式,有時候我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的作業,其他孩子都會在家里用電腦或者手機收集查找,但是志仙的家庭條件不允許,這時小組長就會把自己的資料分享給她。現在我們班的孩子都以她為榜樣,不管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向她學習。”

  王芳表示,程志仙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學習成績處于中上等,非常懂禮貌。

  在采訪中志仙也說,“學校老師和同學對她非常好,有時候上課我把筆芯用完了,同學們都會把自己的借給我用。我以前不太愛說話,交流有點困難,老師就讓我上課多發言,教我怎樣向人問好,做錯事了怎樣道歉等。”

  長治市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戴玉剛得知程志仙的情況后,把消息傳到研究會,很快,這個微信群內開展了“迎新春、獻愛心,向程志仙捐助活動”。戴玉剛會長帶頭捐款,短短三天時間,大家為程志仙捐出了13072元。

  程志仙雖然瘦弱嬌小,卻從未被擔負的責任和生活的不易所壓垮,而是始終保持著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她用實際行動默默地撐起了這個艱辛的家。

  來源:山西新聞網    本報記者 張文舉 實習生 張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