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羽毛球最大的消耗品就是球,羽毛稍有掉落就無法使用。家住橋東街清心雅苑小區一位八旬老人,看到這些被人丟棄的羽毛球十分可惜,便將其收集起來修好,然后贈送給偏遠山區的學校或有需要的人。就這樣,老人堅持了10年,將修復的4萬多個羽毛球捐助給近百所偏遠山區的學校,他就是晉水存。
晉水存今年已80歲,妻子楊葡萄74歲,兩人住在一處六七十平方米的屋子里。昨日上午,記者采訪時,晉水存正修復一個羽毛球。“其實十分簡單,只要將一個損壞的羽毛球上的羽毛拔下,插到另一個缺少羽毛的球上就行,這樣一來,用一個損壞的羽毛球就可以修好三四個羽毛球。”見記者來采訪,晉水存放下手里的活兒說。
隨后,記者跟著老人來到陽臺,這里堆滿了裝有羽毛球的編織袋,有二十多袋。
“這只是其中一部分。”接著老人打開衛生間的門,里面的頂部做了隔斷,同樣塞滿了羽毛球。
“這有多少個羽毛球呀?”看到記者驚訝的樣子,晉水存頗為自豪地說:“有一萬多個!”這時,晉水存的老伴楊葡萄埋怨:“做這么多,又送不出去,瞎忙乎!”
聽老伴這么說,晉水存臉上有了幾分無奈。
晉水存是運城夏縣人,1958年到太原工作,從太原溶劑廠退休。退休后閑來無事,他喜歡上了打羽毛球。在打球過程中,他發現羽毛球損壞很快,只要球上的羽毛稍有損壞便被人丟棄,而這些羽毛球只要稍加修復就可以再使用。晉水存覺得十分可惜,而且也不環保,他便將人們丟棄的羽毛球收集起來開始修復。
最初,他只是從垃圾桶里撿,修復的并不多,之后便找到收廢品的人,一毛錢一個收購舊羽毛球。令他沒想到的是,從第一個被修好的羽毛球開始,他便再也沒有停下。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晉水存已經修復了4萬多個羽毛球,其中不少送給了偏遠山區的學校。
“以前身體好,坐著親朋好友的車去捐這些羽毛球,現在已經80歲了,腿腳不靈便,而且也沒有那個體力了,看著屋子里這么多羽毛球送不出去,實在可惜。”晉水存嘆息。
當記者結束采訪準備離開時,晉水存叮囑:“希望通過媒體,讓有需要這些羽毛球的人和我聯系。這件事,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打羽毛球最大的消耗品就是球,羽毛稍有掉落就無法使用。家住橋東街清心雅苑小區一位八旬老人,看到這些被人丟棄的羽毛球十分可惜,便將其收集起來修好,然后贈送給偏遠山區的學校或有需要的人。就這樣,老人堅持了10年,將修復的4萬多個羽毛球捐助給近百所偏遠山區的學校,他就是晉水存。
晉水存今年已80歲,妻子楊葡萄74歲,兩人住在一處六七十平方米的屋子里。昨日上午,記者采訪時,晉水存正修復一個羽毛球。“其實十分簡單,只要將一個損壞的羽毛球上的羽毛拔下,插到另一個缺少羽毛的球上就行,這樣一來,用一個損壞的羽毛球就可以修好三四個羽毛球。”見記者來采訪,晉水存放下手里的活兒說。
隨后,記者跟著老人來到陽臺,這里堆滿了裝有羽毛球的編織袋,有二十多袋。
“這只是其中一部分。”接著老人打開衛生間的門,里面的頂部做了隔斷,同樣塞滿了羽毛球。
“這有多少個羽毛球呀?”看到記者驚訝的樣子,晉水存頗為自豪地說:“有一萬多個!”這時,晉水存的老伴楊葡萄埋怨:“做這么多,又送不出去,瞎忙乎!”
聽老伴這么說,晉水存臉上有了幾分無奈。
晉水存是運城夏縣人,1958年到太原工作,從太原溶劑廠退休。退休后閑來無事,他喜歡上了打羽毛球。在打球過程中,他發現羽毛球損壞很快,只要球上的羽毛稍有損壞便被人丟棄,而這些羽毛球只要稍加修復就可以再使用。晉水存覺得十分可惜,而且也不環保,他便將人們丟棄的羽毛球收集起來開始修復。
最初,他只是從垃圾桶里撿,修復的并不多,之后便找到收廢品的人,一毛錢一個收購舊羽毛球。令他沒想到的是,從第一個被修好的羽毛球開始,他便再也沒有停下。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晉水存已經修復了4萬多個羽毛球,其中不少送給了偏遠山區的學校。
“以前身體好,坐著親朋好友的車去捐這些羽毛球,現在已經80歲了,腿腳不靈便,而且也沒有那個體力了,看著屋子里這么多羽毛球送不出去,實在可惜。”晉水存嘆息。
當記者結束采訪準備離開時,晉水存叮囑:“希望通過媒體,讓有需要這些羽毛球的人和我聯系。這件事,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來源:山西新聞網 本報記者郭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