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一年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
一年來,山東法院依法嚴懲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犯罪。針對近年來污染環境刑事犯罪數量明顯上升的態勢,全省法院加大審判力度,共審理了涉及污染環境、亂砍濫伐、濫捕野生動物、亂采濫挖礦產資源、非法占用農用地、制污排污等環境資源刑事案件834件,依法嚴懲了各類污染環境和破壞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有效發揮了刑罰的震懾作用,加大對環境權益的保護力度。
嚴格貫徹環境保護優先、注重預防、修復為主、損害擔責、全面賠償等原則,依法及時受理各類環境資源民商事案件共1832件,審結2057件。其中受理涉大氣、水、土壤、海洋等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案件76件,審結72件;受理涉土地、礦產、林業等自然資源相關案件1734件,審結1964件。
此外,促進環境資源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行政。堅持監督與支持并重,通過審理涉及環境資源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案件,監督環保機關依法行使環境資源管理和處罰職權。一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理資源、環保行政案件697件,審結1051件。同時注重審判工作與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溝通銜接,促使行政機關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糾正違法行為。
與此同時,抓好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審理。一年來,我省在公益訴訟案件審理上取得了新進展。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受理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19件,其中33件民事公益訴訟,86件行政公益訴訟;目前共審結87件。東營開發區法院審結的中華環保聯合會訴山東海科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王江偉、王紅光、周景超土壤污染民事公益訴訟一案,是我省首起由基層法院審理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案件處理中預設了實際修復費用超過案款時的解決辦法,確保了修復費用足額到位,加快了環境修復進程。同時,為落實最高法院關于探索設立環境公益訴訟專項資金賬戶的要求,省法院多次與省環保廳、財政廳進行溝通協調,目前省內地市財政部門都已為各中院指定了專項資金執收編碼,聊城中院審結了全省首例將生態修復金直接支付至專項賬戶的案件,此后又有多起案件將賠償資金按執收編碼支付于專項賬戶,確保專款用于受損生態環境修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云云 崔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