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質的手柄已經被磨得發亮,刀刃上被仔細地擦上機油,兩把園藝剪刀陪伴了劉勝林13年。73歲的劉勝林是一名退伍老兵,退休后始終“閑不下來”,便攬下了王官莊小區八區的綠化修剪工作。他將修剪綠化比作“理發”,通過不斷摸索,他的修剪技術越發嫻熟,每五六天就會將小區內的綠化修剪一遍。老伴看他勞累腿疼非常心疼,但他將這份工作當作“適當運動”。“身體允許就一直干下去,現在也在培養‘接班人’了。”
“閑不住”的老兵
雙手握住園藝剪刀的手柄,劉勝林繞著一排冬青熟練地修剪,略顯雜亂的枝條不一會便被他修整地或圓或平。這樣的修剪,劉勝林每隔五六天就要重復一遍,將小區內上千棵綠化植被修剪整齊。如今,這份工作他已經義務做了13年,從60歲修剪得毫不費力到73歲蹲久了就會有些腿疼。
劉勝林年輕時在部隊當兵21年,隨后轉業到軍工單位工作20年。退休后,劉勝林賦閑在家,這讓“閑不住”的他倍感難受。“當時社區搞環境整治,種了不少樹,因為沒人管理后來長得有些亂,我在部隊環境里工作了大半輩子,見不得‘不整齊’。”劉勝林說。
劉勝林與另外幾名鄰居攬下了修剪小區內的綠化植物的工作。沒多久,其他人紛紛退出,“年輕的要上班沒時間,年紀大的身體受不了,我有時間腿腳也還利索就自己攬下了這個活兒。”自學成才的“園丁”
最初,劉勝林拿著剪刀面對綠化植被時有些無從下手。“就得自己摸索啊,后來發現這就像給人理發一樣,開始剪得難看,慢慢就有經驗了。”劉勝林說。隨著嘗試次數的增多,他總結出一套技巧,“剪球型的上層部分得反過來剪,這樣圓還平整,剪中下側就得正著剪。”
對于一些較為“高大”的樹木,劉勝林自制了“修剪器”來應對——在長木棍的一端綁上開口較大的U型鐵鉤。“舉著它,把鐵鉤‘纏’在需要修剪的樹枝上,找準角度一拽就下來了。”劉勝林說。
劉勝林手中的兩把園藝剪刀則是他工具中的“主力”。“一把用著比較順手,另一把當作備用的。”即使備用的那把剪刀,劉勝林也格外愛惜,時常往刀刃上擦點油。“這就像軍人愛護槍一樣,即使沒有任務也要時常保養。”培養新人盼“接班”
每天清晨五六點,天剛蒙蒙亮,劉勝林就出來修剪樹木,或是撿拾垃圾,到了“飯點”再回家。劉勝林說,自己年紀大了,還整天外出不閑著,老伴為此沒少抱怨他,“她也是為我好,擔心我的身體。而且她嘴上不說,卻總是默默做好飯,叫我回來吃完再去干。”
劉勝林的行為大家都看在眼里,2012年時,他曾被評為“濟南市道德模范”。劉勝林說,這個榮譽稱號對他來說,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得對得起這個稱號,工作干活要有進步。”
如今,73歲的劉勝林體力不如從前,時常感到腰酸腿疼。撩開褲管,可以看到他的腿上還貼著膏藥。“就像老班長臨走的時候,還會帶個新班長,我也在培養新人,等我干不動了好能接手。”現在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有“網格員”志愿者,他有時會叫上“網格員”幫忙。“前天剛修過,看著他們能來,感覺能‘傳承’下去,我別提多高興了。”
來源: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