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孩子過生日,連吃飯帶禮物,算算花了3000多塊錢。”王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生日賬”:舉行生日聚會花了2000元;買了個蛋糕300元;給班里的小朋友們準備禮物,花了800元左右。”

  王女士無奈地說,這是給孩子生日花費最多的一次。“因為現在幼兒園小朋友流行過生日給全班同學送禮物,孩子之前收了別人的禮物,這個人情不能不還”。讓王女士頭疼的是,現在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這樣送下去,“人情債”什么時候是個頭?

花費千元只是“起步價”花費千元只是“起步價”

  王女士告訴記者,從孩子上幼兒園小班下學期開始,班里就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過生日的“小壽星”要給全班同學送禮物。

  開始的時候,孩子只是拿回來彩色鉛筆、鉛筆刀、巧克力等小禮物,王女士也不太在意,但后來孩子帶回家的禮物越來越好、越來越貴,王女士才覺得有點變味了。“有一次孩子帶了一盒40多種顏色的彩筆回來,特別高興地跟我說這是班里小朋友過生日送的。我上網查了一下,網站上要賣50塊錢。班里一共38個孩子,這就是近2000塊錢了。”

  輪到孩子在幼兒園第一次過生日的時候,王女士只帶了一個蛋糕到班里給小朋友們分享,大家唱生日歌也很快樂。但孩子回到家之后就提出了“抗議”,問送給小朋友們的禮物在哪里。這讓王女士覺得很尷尬。再往后,班里小朋友過生日方式越來越“升級”,不僅禮物越送越貴,還舉行生日聚會,邀請全班的小朋友自由參加,吃喝一頓下來,千元只能算“起步價”。

  “孩子這次過生日,我們早就提前準備。連吃飯帶禮物,算下來3000多元,不過孩子特別高興。”王女士說,“這次算是還其他家長一個人情吧。畢竟孩子收了人家的禮物,也參加了別的小朋友的生日聚會。”

  王女士的說法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佐證。一位餐廳經營者告訴記者,僅在上個月,自己的餐廳就承辦了2次幼兒園孩子的生日聚會。

  “一次是加上大人20多個人,每位188元的標準,有鵝肝的個餐;還有一次是小朋友居多,30多位,每位100元的標準。”這位經營者介紹,之前都是初中或高中的孩子來聚會或者舉行“謝師宴”,現在幼兒園的各種聚會越來越多,為此她特意把酒店二樓的露臺改成了陽光房,承接孩子的活動。

  家長有苦衷也得硬撐

  距離生日還要一個月呢,趙先生的女兒就發話了:“蛋糕要大,禮物要漂亮,不能比其他小朋友的差。”趙先生的女兒潼潼上幼兒園大班。雖然趙先生早就為女兒的生日做好了打算,但聽到女兒說這話的時候,心里還是挺不是滋味。“平時我都教育孩子要學會友愛、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要分享給其他小朋友。”趙先生說,“但這樣送禮物,是讓孩子學會分享還是學會攀比?”

  話雖如此,趙先生還是無法拒絕女兒的要求。趙先生私下打聽了一下,現在孩子的生日過得可謂“五花八門”,不僅要給全班送禮物,舉行生日聚會,甚至集體去看兒童劇等方式都有。

  一邊感嘆著家長們“有錢”,一邊擔心這種風氣對孩子的影響。趙先生今年給孩子們準備的是一套“生日禮盒”,里面有彩筆、迪士尼鉛筆盒、巧克力和卡通玩偶。別小看這個“生日禮盒”,一套要65元,全班40位小朋友就要2600元。

  “別的小朋友過生日都送,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覺得低人一等。”趙先生有些無奈,“現在孩子的‘人情債’,比大人的都貴。不知道是孩子攀比還是家長攀比,但是這股風刮起來了,不跟都不行。”

  老師說法:別讓孩子學會攀比

  小則幾元的鉛筆刀、文具盒、小玩具;大則幾十元乃是上百元的電動玩具、樂高等,記者調查發現,私立幼兒園的“生日風”往往比公立幼兒園更普遍。而且越是收費貴的幼兒園,孩子們彼此送的禮物往往更貴。

  “孩子學會了攀比,從長遠看對孩子的發展不利。”歷下區一家幼兒園的王老師告訴記者,一般孩子過生日,送鉛筆刀、儲蓄罐、跳繩等小禮物的時候老師不會阻攔,費用低,孩子還能高興。但如果家長送電動玩具、電話手表等比較貴重的禮物,老師一般都會提醒家長不要送。

  “我們學校現在都是集體過生日。等到班里小朋友生日那天,我們會一起為他過生日、唱歌、分享生日蛋糕,蛋糕也是學校準備的,同時拍成視頻做紀念。不鼓勵也不建議家長單獨為班里孩子們準備禮物。”王老師說。

  來源: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