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生態經”:綠水青山“好”字當頭-新華網山東頻道

  “羨煞濟南山水好,幾時正作卷中人。”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曾這樣直抒對一個城市的熱愛,而這種愛更多地來自好山、好水、好環境。一個“好”字,大有文章。

  跨越800年時空之后的今天,濟南仍在雕琢這個“好”字: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因為濟南人深知,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大格局

  治理大氣污染合力已成

  秋意漸濃,天高氣爽。但埋在不少人心頭的一個憂思是,霧霾天是不是也更近了?好在,濟南已經動起來了,全市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日前全面開啟。在加快推進“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上持續加力,在加快散煤污染綜合治理上持續加力,在深入推進燃煤鍋爐治理上持續加力,在切實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理上持續加力……

  就在9月4日召開的全市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會議上,十一個“持續加力”也就是十一項主要任務被一一拋出,一場“藍天保衛戰”已經打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按照要求,各縣區、各部門決不能有絲毫“等一等”的想法,要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各項任務按時完成。

  實際上,這樣的“硬仗”一直在持續,大氣污染防治“十大措施”一直在推進。監管平臺建設不斷推進,市級總平臺基本完成,全市2099個污染源清單錄入源清單數據庫。揚塵污染防治與建筑市場誠信掛鉤聯動機制建立起來了,濟鋼異地搬遷工作啟動了,外熱入濟項目順利推進了……

  市級領導每月2次帶隊督導檢查制度一直在堅持,大氣污染防治“啄木鳥行動”不斷在深化,“24小時巡查監督行動”持續在開展。單是今年上半年,濟南就出動了人員4880余人次,檢查點位3364個,發現問題793個,并將發現問題移交相關責任單位督辦整改。通過這一系列行動,環境保護共識共治共贏大格局已構筑起來,治理大氣污染合力已成。 濟南“生態經”:綠水青山“好”字當頭-新華網山東頻道

大成效

  上半年市區“氣質”良好以上68天

  為了治理大氣污染,濟南還開出了幾劑“藥方”。今年上半年,濟南梳理排查了35噸以上燃煤鍋爐94臺、14960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7臺、11061噸;梳理排查了35噸及以下燃煤鍋爐323臺、1604.65噸,已淘汰226臺、833.35噸;排查了低空排煙設施1509臺,拆除1455臺,剩余54臺已全部停用。

  同樣逃不脫環保“法眼”的,還有為數眾多的“散亂污”企業。今年上半年,濟南分批排查出了“散亂污”企業7190家,已完成整治3102家,完成率43.1%。機動車污染防治方面,半年里共監督抽測在用車31746輛;提前完成建成區內187家加油站(其中包括停產項目11座)三次油氣回收改造工作。

  此外,濟南還組建起了市、縣區、鎮街三級網格化監管中心,報備四級網格員2819名。制定網格化監管實施辦法和網格員巡查規范,明確體系運行框架和工作流程。開展監管對象數據庫排查核實,收集整理23342家污染源單位。網格化監管平臺和移動終端APP上線運行,收到各類信息9173條。全市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框架初步搭建。

  鐵腕治理大氣污染成效顯著。就在今年上半年,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市區良好以上天數68天,良好率37.6%,比上年增加1天,良好率增加0.8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分別為148微克/立方米、73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改善4.5%、5.2%、32.7%、4.2%。今年一季度,濟南退出了全國“氣質”后十名。 濟南“生態經”:綠水青山“好”字當頭-新華網山東頻道

大動作

  讓小清河徹底“清”起來

  濟南“氣質”里,不只有藍天白云,更有綠水環繞。為了讓橫貫東西的小清河名副其實,濟南強力推進著小清河流域污染治理攻堅行動。今年4月,濟南專門印發了《濟南市小清河流域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攻堅方案》)。截至6月份,《攻堅方案》確定的7大類、59項重點工作按時間節點完成49項,完成率83.1%。

  讓人欣喜的是,攻堅行動卓有成效,小清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按照地表水Ⅴ類評價標準,21項指標19項達標,2017年1至6月國控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手工采樣氨氮和總磷濃度分別為2.45毫克/升和0.47毫克/升,比去年同期改善47.1%和33.8%。此外,還全面提高了小清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站)和工業企業氨氮和總磷(磷酸鹽)兩項指標排放限值。

  實際上,整個流域環境質量也在持續改善中。市環保局落實《濟南市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建立實行調度通報制度,認真組織開展不符合產業政策嚴重污染水環境的小型生產項目取締工作。9處工業集聚區已全部安裝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和自動在線監控裝置,5家十大重點行業企業已完成清潔化改造。

  飲用水水源保護也不斷得到強化。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案重新編制,重點加強南部山區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監督管理,督促仲宮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提升50%,拆除仲宮大橋下應急排放閥門,永清溝截污整治一期工程已實現管線貫通,消除水源安全隱患。“水清、河暢、景美、泉涌”的目標,正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中實現著。 濟南“生態經”:綠水青山“好”字當頭-新華網山東頻道

大目標

  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土壤資源的永續利用則是“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有力保障。就在上個月,濟南市正式出臺《濟南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劍指土壤污染防治。根據目標要求,到2020年,濟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濟南將通過全面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范人居環境風險;強化未污染土壤保護,嚴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強污染源監管,做好土壤污染預防工作;開展污染治理與修復,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等6條措施,改善濟南土壤環境。

  同在上個月,濟南專門下發了《濟南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禁養區內國家和省規定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養殖專業戶和污染嚴重的散養戶的關閉或搬遷工作。對實施關閉搬遷的畜禽養殖場(戶)進行損失評估,設立財政補償資金,合理制定補償措施,分門別類給予適當補償,努力將畜禽養殖場(戶)損失降至最低。

  此外,今年上半年,濟南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組織完成全市自然保護區2016年度自評工作,開展自然保護區突出問題回頭看,組織開展全市自然保護區專項檢查,起草了《濟南市自然保護區管理提升工作方案》。(焦小超 張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