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淄博8月14日訊(臨淄電視臺記者 薛原)2017海峽兩岸齊文化節8月12號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開幕,這是齊文化節首次走出祖國大陸登陸寶島臺灣,節會期間,齊文化主題展館成為臺灣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齊文化主題展館內分別設立姜太公祠、稷下學宮、管仲紀念館、蹴鞠展區,在開幕式中捐贈給臺灣的《暢想未來》、《登高得趣圖》兩件作品也在館內展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閻先公告訴記者:“這個作品用的是我們淄博產的強化瓷,一個陶瓷品,是我用彩繪的手法創作的。畫中描述的是一對青年夫婦在學習的場景,主要寓意是希望海峽兩岸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增強兩岸青年人的學習和交流,實現文化共同繁榮、共同向上的愿望。
館內還現場展示了蹴鞠、書法、全形拓、剪紙創作和臨淄非遺花邊編織,長2米、寬70厘米的剪紙作品《趕牛山》讓大家眼前一亮。臨淄剪紙藝人喬麗說:“《趕牛山》剪紙作品中設計的是從牛山山頂到牛山腳下廟會的一系列的場景,其中有我們傳統齊文化的斗雞場景,唱呂劇大戲的場景,蹴鞠的場景以及山上蕩秋千的場景,讓臺灣同胞更直觀的感受齊文化的魅力。”
此外,齊文化主題展館內還展出了齊文化名言警句書法、齊國成語典故瓷板畫、齊文化書籍、臨淄風采攝影作品以及陶藝作品,為臺灣市民帶來了一場集視、聽、感于一體的文化盛宴。臺北市市民徐維宏說:“今天看到這個展覽非常高興,兩岸的文化氣息可以有更多的對接更多的融合。”臺北市市民陳四郎告訴記者:“對我來說,甚至對此次活動所有的參與者來說,我們上了一課,了解到我們山東淄博,特別是臨淄,是齊文化底蘊的發祥地,我們也希望將來有機會到山東淄博,了解臨淄,了解齊文化。”
齊文化節是我區的文化名片,自2004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13屆,今年為第14屆。齊文化節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文化氣息和濃郁的地域特色,越來越成為海內外齊文化研究交流的高峰論壇,富有濃郁齊魯特色的文化大餐,主題突出、特色鮮明、面向世界的綜合性、國際性文化知名節慶。今年,在第十四屆齊文化節期間,臨淄區按照“一帶兩翼四極十點”的文旅發展戰略,設計策劃了8大板塊、80多項活動,將深入挖掘闡發齊文化開放、包容、創新、重商、法治的核心精髓,進一步打響齊國故都、足球故鄉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