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有這么一個車隊,叫“雷鋒車隊”,每周三次送尿毒癥患者就醫,連續兩年多,而且在患者去世后還送了一程。在七名紅飄帶車隊駕駛員的帶領下,兩年多來20余名出租車司機做好事從未間斷過。

熱心的哥與患者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熱心的哥與患者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隊員愛心接力

  與患者成了朋友

  2015年春天開始,患腦瘤已偏癱多年的青島市民劉振文,不幸又患上尿毒癥,妻子耿愛蓮和女兒劉莎每周三次送父親去醫院透析,這成了母女倆最大的困難。當時劉莎向廣播電臺撥打了求助電話,電臺主持人說青島有個“雷鋒車隊”可以打電話試試。

  陳廷民回憶起兩年前劉莎向他們求助的場景來記憶猶新,隨后在陳廷民的帶領下,車隊的康曉華、孫明星、何金臣、郭慶亮、楊新獻、胡順峰等出租車駕駛員接受了劉莎的求助。2015年5月,他們承擔起接送劉振文做透析的重任,每周三次免費接送劉振文去醫院透析,這一送就是兩年多。

  20多名隊員發起愛心接力,不論在哪里,只要劉振文有需求,他們都會按時趕到劉振文的家。有的駕駛員甚至從機場或從黃島送下客人后空駛去送患者,用集體的力量共同承擔這風雨無阻的輪班接力行動。在漫長的接送過程中,他們和劉振文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此期間,駕駛員張法全不幸患病,每周要接受化療,但他仍然堅持每周三次接送老人。

  今年6月19日劉振文離世,熱心的的哥的姐放棄營運,送了劉振文最后一程。這個長達兩年零兩個月的“愛心接力”最終畫上一個句號。

  第一次將患者抬上車

  累得后背都是汗

  “父親去世的當天,七位司機代表還來到現場。”劉莎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們的出現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很多親戚看到他們都特別感激。司機師傅們不停地安慰她和母親,每人還送來了100元慰問金。“父親能堅持到現在,車隊的師傅們付出了太多。”

  耿愛蓮接受媒體采訪時講述了雷鋒車隊背后更多的感人故事。2015年5月5日,雷鋒車隊第一次來接老伴,這個日子永遠刻在耿愛蓮的腦海中,當天是車隊隊長陳廷民來接送的。原本定的是下午1點半到東部市立醫院做透析,中午不到12點陳廷民就來到她家樓下。看到她用輪椅把丈夫推了出來,陳廷民立馬迎了上去,小心翼翼地把劉振文攙扶起來送上車。“我丈夫1.88米的大個頭,體重將近200斤,從輪椅抬上車特別費勁。”

  耿愛蓮說,當時她本打算和陳廷民一起抬,但陳廷民卻擺了擺手,讓她在旁邊等一下,他自己把劉振文抬上了車。原本不太熱的5月,陳廷民忙活完后,整個后背都是汗。

  為了讓坐在后座的劉振文感覺更舒適,陳廷民的車速始終都很平緩。到了醫院后,他又張羅著把劉振文抱下車,放在輪椅上,看著劉莎把他推進醫院,他才放心地離開。

  “從那以后,每周二、四、六中午12點,都有雷鋒車隊的隊員在樓下等著送我丈夫去醫院。”耿愛蓮說。

  為了更方便接送,隊員們還特意在網上買了一個帶掛鉤的松緊帶,放在后備廂能固定輪椅。現在隊里還有一名負責接送的尿毒癥患者。

  很多隊員也不富裕

  但堅持做公益

  愛心接力接送尿毒癥患者,這只是雷鋒車隊做的無數好事中的一件。

  2014年初,得知3歲的女童苗佳怡被開水燙傷,他們向社會發起募捐,征得捐款2萬余元;2015年4月,車隊副隊長楊新獻每周三次空駛20公里,接送截肢的尿毒癥患者王修德大爺,堅持至今;2014年,車隊全部加入了鋼絲善行團,每天堅持捐1元幫助有需要的人;2015年加入好司機的團隊,實施道路救援40余次;隊員孫明星徒手與歹徒搏斗,救了同行司機師傅一命。

  這些出租車駕駛員不少都來自外地,有的家庭不富裕,甚至不少人家庭還很困難。郭慶亮一家五口住在20多平米昏暗又潮濕的車庫里,岳母癱瘓在床,兒子腦癱也需要人照顧,而郭慶亮感念于受過社會捐助,堅持做好事回饋社會,每逢周末為社區提供免費理發和簡單的管道維修。

  車隊老大哥張法全,是年齡最長的一位,唯一的孩子患有自閉癥,沒有自理能力,妻子無業在家照顧孩子。他卻是心態最好的一位,任何公益行動從不落后,但近期他查出患了直腸癌,車隊成員正盡全力幫助這一家人。

  青島市運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青島的“紅飄帶”已有10個年頭,如今“紅飄帶車隊”發展到23個,“紅飄帶出租車”有989輛,這個團隊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紅飄帶”精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