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記者實地探訪,繪制全省危險水域地圖
13日,省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預計14日白天最高氣溫:德州、聊城、濱州、濟南和淄博等5市37℃左右,其他內陸地區32℃~34℃,沿海地區28℃~30℃。暑期來了,面對這驕陽似火的天氣,不少人會選擇去附近的水域來一次暢快野泳。但是,野泳的風險實際上很大,這些水域實際上是最容易發生溺水事故的區域,看似平靜的水面下,暗藏著許多隱患和危險。近日,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溺水事件更是頻頻發生,造成諸多傷亡事故,許多家庭因之破碎。
近日,在濟南燕翅山下的硯池中,就發生了一起男子野泳溺水身亡的事故。一個東北口音的男子在池中溺亡,尸體打撈了三個小時才被撈上來。至于原因,目擊者張先生說是因為游泳,不過也有人說是釣魚。硯池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因開礦時挖通地下水脈泉涌灌注而成,水面面積4000余平方米,深處達30余米。因為硯池地形復雜,有很多暗石、礦道,游泳時勞累或不熟悉地形就極易溺水,所以硯池還有個外號,叫做“吃人水域”。
日照也發生了一起17歲男孩溺水身亡的悲劇。7月11日16時左右,三個男孩在日照東港區后村鎮宅科三村龍口水庫乘坐皮筏游玩,行駛到水庫中央時,皮筏側翻三人一同落水,其中一個17歲男孩不幸溺水身亡。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廢棄的采石場、土坑形成的水坑,地處偏僻,難以看出深淺,十分危險;水庫、池塘、溪流等地方看起來平靜無波,其實水情復雜,暗流、涵洞、放水口等也都暗藏殺機。此外,我省海岸線漫長,海水的水流復雜,加上暗礁、漩渦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也容易發生溺亡事故。
回顧近幾年的溺水悲劇,其實很多原本可以避免,大部分溺水身亡的游泳者都是一些花季少年。在悲劇發生前,一句提醒和警告有可能挽留住一條鮮活的生命。本報為讀者盤點全省部分離我們生活區域較近的危險水域,提醒大家小心遠離。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