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未來五年,山東要想在你追我趕的區域競爭中實現“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就必須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競爭中占得先機。
正如省黨代會報告中所提出的:強化創新人才支撐,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理念。而今,各地人才爭奪戰已硝煙四起,山東需要怎樣的人才,又該如何筑巢引鳳?
我省近億人口
人才僅占一成半
擁有9900萬人口的山東,究竟有多少人才?
這個數字是:1477萬人。
“山東是人才大省,但人才質量不夠高,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占比低。”省黨代表、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社廳廳長韓金峰說。
哪些行業人才缺口大?調查顯示,裝備制造、能源資源、金融財會、現代交通運輸、科技、醫藥、信息產業需求較大。
這些最為“求才若渴”的行業恰與代表山東優勢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十大產業高度重合。據省黨代表,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新文此前介紹,構建新產能,山東將重點發展十大產業:高端裝備制造、高端化工、信息產業、能源原材料、海洋經濟、現代農業、文化產業、醫養健康、旅游產業、現代金融。
“未來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省黨代表、山東科學院院長、山東省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副會長王英龍說,“現在人才的結構決定未來產業的結構。”他認為,當前山東尤其需要一流的原創性人才,沒有原創就沒有發展后勁。
省黨代表、省國資委主任張斌說,創新能力是山東的短板,今后五年,山東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亟須引進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人才引進培養的一些體制機制問題也迫切需要解決。
加大力度
深化人才制度改革
這幾年,山東出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措施,但不論人才的素質還是儲量,“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各個單位業務發展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韓金峰說,如何培養、吸引、留住、用好人才,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現在活力還不夠。”
省黨代表、曲阜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戚萬學對此深有感觸,以高校引才為例,“因為體制機制問題,引進的人才只能先當講師,這不是自扎籬笆嗎?”他建議,應當進一步暢通人才引進流動的綠色通道。
當前,不少城市紛紛拋出橄欖枝招賢納士。王英龍說,確保人才能夠引進來,關鍵是給予的政策和支持要實在、具體,容易落實。“現在各地都在搶人才,再沿用過去比較泛泛的政策,可能對人才起不到很好的吸引。”
高層次人才引來
還要配套政策支持
王英龍坦言,山東存在著一些高層次人才流失的現象。他表示,讓人才留住,要發揮好用人單位主體作用,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載體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把人才引進來之后,要有相應的配套政策支持。
戚萬學認為,人才來了是要干事的,必須給人才提供更加寬松的干事創業環境和激勵機制,形成激發人才活力、使更多人才脫穎而出的生態。省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完善充分體現知識價值的分配激勵機制,加快構建國內領先的人才制度體系,讓各類人才脫穎而出。“這些具體的新提法都非常切中引才用才的關鍵點。”戚萬學說。
王英龍提到:“現在有個問題,有些高層人才吸引來以后,沒有配相應的團隊,這樣人才肯定呆不住。”單靠高層次人才自身是難以完成項目的,要借助科研院所、企業、高校等載體對成果進行熟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廖雯穎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