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5月26日訊

  濟南許女士今年82歲了,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盡管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如以前硬朗了,但她從小就有一個“光明”心愿,捐獻自己的眼角膜。

  “我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痹S女士告訴記者。

  志愿捐獻眼角膜 終于找到“組織”

  許女士說的父親的遺愿,就是角膜捐贈,如今,父親的遺愿成了自己的心愿。但是在過去的歲月里,這個愿望一直沒能實現。

  許女士告訴記者:“從03年我就找,找不到招收單位,急得我不得了,坐公共汽車,五分錢一毛錢,我都攢了200多張,12年了,找到后高興地我不得了,我就像見了親人了,這是個家,一切一切都有依托了。”

  現如今,許女士是濟南市角膜捐獻服務隊中的一員,找到“組織”了,心里很踏實,希望在未來,自己的眼角膜能給需要的人帶來光明。

  許女士說:“家里三個弟弟兩口子都參加了,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無償的。”

  角膜捐獻志愿服務培訓在濟召開

  今天上午,山東省角膜捐獻及白內障復明工程培訓班暨濟南紅十字會、山東省紅十字眼庫角膜捐獻志愿服務培訓班在濟南召開。

  山東省紅十字會事業發展部部長王永君說:“主要目的就是將角膜捐獻工作,進一步規范角膜工作的各項流程,我們想更多的發動愛心市民,加入志愿者隊伍中來。” 

  據了解,我省自2009年開展角膜捐獻以來,截止今年4月底,已累計捐獻412例,然而,每年的角膜捐獻數量,仍是供不應求。

  山東省紅十字眼庫主任、山東省眼科醫院副院長高華說:“中國有角膜病患者超過兩百萬人,中國的治愈每年僅有5000例,很多人有誤區,以為角膜就是把整個眼睛取下來,其實就像隱形眼鏡一樣,只是一層膜?!?/p>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市民仍對角膜捐獻存在誤區,而志愿者們的宣傳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現場,全球最大的非盈利眼庫——美國SightLife眼庫全球醫生培訓總監對在場的所有志愿者進行了專業的講解和培訓。

  志愿者張和清說:“當我們走到最后這一步的時候,也希望把光明留給別人?!?/p>

  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吳曉建說:“我父母親分別在90歲、92歲的時候捐贈的遺體,在他們感召下,與其化為灰燼,不如留下光明?!?/p>

  “與其化為灰燼、不如留下光明”,看到這么多老年志愿者們意氣風發的勁頭,看到志愿者們大愛無疆的精神。據了解,角膜捐獻并無年齡要求,但都必須在過世后才可摘取角膜組織,而在生前患有近視眼等問題的人群,只要角膜沒有病變,也均可作為捐獻者。

  

  [責任編輯:楊凡、楊本敬、李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