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5月22日訊 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22日上午在濟南召開。大眾網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胡敦欣院士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會上宣讀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2016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根據《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省政府決定:授予胡敦欣院士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會上還宣布了其他科學技術獎項。授予“基于結構調控和光電性能的紙芯片微流控基礎研究與傳感機制”等2項成果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另有9項成果分別獲得省自然科學二、三等獎。
授予“扇貝分子育種技術創建與新品種培育”等5項成果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另有7項成果獲得二等獎。
授予“濟薯系列專用甘薯新品種培育與加工利用”等18項成果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另有94項成果分別獲得二、三等獎。
授予海因茨。羅爾夫。斯托克等3名外籍專家山東省國際科學合作獎。(大眾網-山東24小時記者 樊思思)
[延伸閱讀]
胡敦欣,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他發現熱帶西太平洋棉蘭老潛流(MUC)等三支潛流,揭示了與表層環流反向的次表層環流;突破潛標觀測禁區、在西太平洋6100米深處成功布放/回收世界大洋西邊界流區最深潛標,獲得連續4年的可貴科學數據;發現 “東海冷渦”,開創我國陸架中尺度渦研究;發現“陸架上凡有上升流的地方,海底沉積必為軟泥”的科學規律,并從動力學上闡明其機制;揭示浙江沿岸上升流的非風生機制,修正了此前傳統的風生機制;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陸架海洋通量(碳循環)研究,得出“東海是大氣二氧化碳匯區”的重要結論。

組織發起“西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試驗(NPOCE)”國際合作計劃,2010年啟動,8個國家19個單位參加;受邀領銜國內外17位科學家在《自然》(Nature)上發表評述文章:Pacific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and Their Roles in Climate;領銜成立中國JGOFS、LOICZ委員會,開創我國海洋通量和陸海相互作用研究。
先后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重點基金4項、中科院重大項目2項、973課題4項等。獲國防科技進步獎2項、中科院獎3項等。(來源:新銳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