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歷下區解放路街道的第三期第一批拆違拆臨工作采取拉網式集中行動,深入到社區,對轄區內青龍街片區、十畝園片區、歷山劇院樓頂板房、公交總公司附近等十多處違章建筑進行拆除,本次拆除面積達5000余平方米。

  5日上午,十畝園社區東青龍街8號樓樓頂,一輛小型橙色吊車正將此處的廣告牌、鐵架子從樓頂運到地面,兩三名工人將地面已經切割的鐵架搬到小貨車上運走。現場的城管執法人員介紹說,此處廣告牌才剛剛開始動工,接下來就要拆除旁邊亂搭亂建的板房。

  同屬于十畝園社區的七家村街43號院也在動工。記者走進43號院看到,藍色塑料板、鐵架、木桌等雜物在院內堆積著,正在拆分鐵架的工人說:“不僅這些板房要拆,院里這些用磚瓦建的小房子也要拆,拆完院里就干凈了。”

  一路向北來到青后小區,山大南路延長線上一處違建房屋的三分之二已經拆完,一輛深綠色挖掘機向剩余的兩堵墻繼續挺進。緊靠青龍街居委會的一條小巷子里的人群熙熙攘攘,年近60歲的王大爺說:“這里很快就要拆了,但我們里面還有很多東西,應該收拾了。”旁邊的劉先生也點點頭說,雖然收拾東西有些麻煩,但還是要配合居委會的工作。附近的居民對拆違拆臨工作都表示支持,“要拆我們的房子我們也沒意見,拆了之后這里干干凈凈了,環境也好。”劉先生說。

  順著山大南路來到有拆除計劃的公交總公司附近,記者看到,道路旁邊的臨時板房已全部拆完,地上堆放著拆除完的建筑垃圾,兩名工人用鐵鎬和鐵棒處理地上印有“牛肉板面”的廣告牌。

  而沿著歷山路一路向南,歷山劇院樓頂的廣告牌也難以“幸免”,切割機“隆隆隆”的聲音持續回響。

  據了解,從5日開始,解放路街道在同一時間段內開啟拆違,所有社區都在當天啟動第三期第一批的拆違拆臨工作。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內,社區內的違章建筑按照既定計劃被拆除,社區拆違拆臨大力推進,居民也驚喜地發現:小巷子通透了,路邊也亮堂了。不過問題也來了,拆完之后會不會返潮,騰出的空地怎么利用?

  針對居民的疑惑,解放路街道工作人員解答說,為了防止違建回潮反彈,城管人員實施監督,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會對自己所負責的片區進行24小時巡查,杜絕違建返潮。至于空地如何利用,解放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林玉開給出了回答。據他介紹,濟南市規劃局出臺了《拆違拆臨地塊后續利用工作規則》,街道辦會按照規定進行建設,“拆除后的空地優先保障綠地、道路、停車場、市民休閑健身場所等公益性和民生項目建設,做到還空間于民,還綠地于民。”林副主任解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倩實習生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