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業的“生命線”,山東省德州市大力開展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通過完善配套的農業生產標準化體系和農業生產全過程、無縫隙監管等手段,從根本上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今年初,省商務廳、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農業廳、省財政廳聯合公布第八批全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名單,德城區、臨邑縣、寧津縣榜上有名。至此,德州市所有縣市區全部成為省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為打造周邊城市“放心農場”奠定了基礎和條件。

  借力“互聯網+”實現標準化生產

  “農業生產涉及千家萬戶,提高生產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約束力極其重要。要以標準化、品牌化為支撐,使生產者有意愿、有能力成為質量安全的第一把關人。這一環節,互聯網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笔猩虅站滞赓Q管理科科長路冬青說。

  5月1日,記者走進夏津縣瑞豐源果蔬合作社草莓種植大棚。在這里,以往需要人工監測的溫度、濕度等多項數據,如今通過“智農云”平臺系統即可實現自動監測。

  平臺終端提醒,土壤的濕度過低,需要進行灌溉。工作人員通過手機上的平臺軟件,輕輕一點,大棚內的灌溉系統就自動啟動了,而且精確度更易掌握。

  夏津縣農業局技術人員栗功興介紹,這套“智農云”平臺系統是當地農業部門協調省農科院,依托山東省物聯網重點實驗室建立。通過該系統,可以實現精準種植,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瑞豐源果蔬合作“互聯網+農業”的做法,不僅提高了傳統種植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而這僅是德州市農業標準化生產的一個縮影。

  針對大部分農民難以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難題,德州市充分利用德城電大農場的實訓基地對新型職業農民和農場主進行專業培訓?!敖ㄔO京津冀魯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需要大量新型職業農民,我們基地一改傳統課堂培訓方式,走進田間地頭、大棚溫室,面對面為農民講授大棚蔬菜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目前,已舉辦標準化技術培訓20余場次,受益農民達1700余人次。 ”德城電大農場實訓基地主任王立勇介紹。

  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監管可追溯

  5月3日,記者走進齊河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辣椒、茄子、黃瓜等六七種蔬菜在檢測臺上一字擺開,檢測員正在切取樣本,檢測結果會自動上傳到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而在齊河縣的德百超市,消費者只需掃一下金魯班蔬菜包裝上的二維碼,手機上即可出現一個清單,“我的體檢報告”告訴你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結果、“誰買的我”告訴你采購單位和送貨時間、“誰送的我”告訴你配送人員和配送車輛信息等。“掃一掃蔬菜包裝上的追溯二維碼,從播種到采摘上市的各種信息一目了然,這就好比是蔬菜的身份證,帶證上市的蔬菜吃著放心,銷路自然很好。 ”山東金魯班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不僅如此,當這批蔬菜還是種子時,農業部門便已介入,對土質、種苗、肥料、農藥等進行了嚴格把關。為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德州市不斷健全市縣鄉村四級監管體系,目前,全市134個鄉鎮均設立了監管機構,8319個自然村每村設立1名質量監管員,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產品89個,面積270多萬畝,認證總面積占食用農產品產地總面積的比例達70%以上。(記者王德鵬本報通訊員鄧美平楊玉娟徐曰東)

 ?。ǖ轮菪侣劸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