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山東網濟寧4月21日訊 (記者 郝亞松)“更貼心了,自己缺啥就買啥,真舒坦。”
4月20日,山東省嘉祥縣老僧堂李樓村的貧困戶閆從個,仔細地在“愛心超市”內挑選洗發水、味達美、豆萁等生活物品。
她興奮地說:“不要錢,只要卡,都是進價銷售,特別便宜,專門對我們貧困戶開放,現在村里都羨慕我們能從這個超市內買東西。”

據老僧堂鎮政府副鎮長張秋蘭介紹,扶貧超市不收取現金,貧困戶本人及家庭成員可以憑身份證或戶口本持卡到店中購物,也可以由包保聯系貧困戶的鎮機關干部或“第一書記”代為購買。
“今天發的卡,剛發到手里我就來這買東西了。”拿著自己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閆從個的心里樂開了花,她不禁感慨,“政府的這種做法確實走到貧困戶的心坎了。”
“你試試耶,才幾塊錢,同樣的衣服在外面買,低于一百你也買不來啊?”
“別說,穿著還‘怪’合身來。”
“你也試試。”
……
正在購買生活用品的幾個貧困戶看著超市內琳瑯滿目的衣服不禁動起了選購的心思。
超市內的導購員告訴記者,這些衣服都是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因為怕直接發放到貧困戶手中不合適,所以就拿到愛心超市來進行出售,一般標價1至5元。

扶貧超市的開放時間一般為每周的周六、周日,提供的商品中,柴米油鹽類日用品按照不高于同類商品的市場價格進行定價,由愛心志愿者負責經營管理。
張秋蘭告訴記者,全鎮所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每戶每年發放一張價值600元的愛心購物卡。貧困戶持卡可以在超市中購買物品。購物卡每月限額消費100元,累計最高消費600元。
“一個月一百,購買日常的生活用品足夠。”貧困戶閆從個拿著自己在超市內消費了72元的小票,笑著說:“就這一袋豆萁我就能吃一個月。”
“以前過節送柴米油鹽,挺好,現在,送‘愛心超市’的會員卡,想什么時候買就什么時候買,更好。”愛心眾籌超市的出現改變了節日期間集中走訪送米面油的慣例,將走訪慰問的物品折合成現金,按照貧困群眾的需求進行供給,真正做到了精準幫扶。

據了解,自愛心眾籌超市籌建以來,先后開展集中募捐和眾籌活動3次,捐贈服裝4000余件,面粉、大米共計6000斤,組建了20人的志愿者隊伍,貧困群眾累計在超市中消費2萬余元。
老僧堂鎮愛心眾籌超市是全縣首家整合政府、企業、個人慈善資源的愛心平臺,通過政府出資采購物品、企業捐資捐獻物品、個人捐贈奉獻愛心和復大扶貧基金兜底的形式籌集扶貧物資,解決了貧困群眾“吃穿兩不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