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日,從省人社廳召開的全省就業和農民工工作會上獲悉,今年應屆畢業生數量超過60萬人,創歷史新高。農民工就業質量和穩定性顯著提升,從事現職平均時間提高到4.6年,人均月收入3491元。同時,農民工年齡結構趨向“老化”,去年,我省4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55.5%,大齡農民工找到合適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
從會上獲悉,去年我省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0.98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6%,低于全國水平和控制目標,就業穩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
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應屆畢業生數量超過6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傳統就業觀念和“緩就業”、“慢就業”并存,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嚴峻考驗。
與畢業生數量總量大相比,部分企業招聘崗位沒有明顯改善,生產崗位、銷售崗位仍占多數,崗位、薪資與大學生期望存在一定落差。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確保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把總量壓力轉變為人才機遇。研究制定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引領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
農民工工資問題也是關注焦點。去年,我省開展了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和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整治,為6.89萬農民工追發工資待遇4.97億元,維護了農民工合法權益。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勞動力市場冷熱不均、供需錯位的問題更加凸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亟需更多研發人員和高技能工人。另一方面,中低素質的勞動者仍占多數,不能完全適應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有勞動力市場調查顯示,具有一定技能人員的求人倍率普遍在2以上,無技術等級或職稱人員求人倍率僅為0.8,技術人才短缺,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此外,對于去產能分流職工安置,今年我省將探索擴大穩崗補貼范圍,鼓勵企業吸納去產能分流職工,對安置職工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也要給予穩崗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