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7時許,市南區東平路一棟26層的居民樓突發火災,情急之下,住在18樓的祖孫三人爬出陽臺緊緊抓住晾衣架,等待救援。市南公安消防大隊官兵及市南公安分局民警趕到現場后,立即展開救援,破門將被困的一家三口拖回到屋內,成功將他們救出。8時36分,現場明火被撲滅。此次火災成功疏散居民100余名,無人員傷亡。昨晚,記者探訪發現,受災居民已被妥善安置,起火原因正在調查中。

一高層居民樓突發火災
4月11日上午7時2分,青島市公安消防支隊作戰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位于市南區東平路64號的7號樓3單元15樓冒出濃煙,青島市公安消防支隊指揮中心立即調派市南公安消防大隊團島中隊和浙江路中隊的4部消防車、28名官兵到現場處置。7時10分,轄區中隊到達現場,由于樓內居民較多,煙霧較大,現場情況較為復雜,指揮中心立即增派5個中隊11部消防車77名官兵到場增援。“我們趕到現場后,迅速排查著火點,發現除了15樓起火冒煙外,火勢已經順著電纜井蔓延到了18樓,并有明火和大量濃煙冒出。”市南公安消防大隊團島中隊中隊長助理汪孟禮說。現場濃煙滾滾,身著戰斗服、頭戴呼吸機的消防官兵分成多路,有的用水槍滅火,有的對樓上居民進行疏散。
接到警情后,正在單位值班的市南公安分局副局長王偉橋也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云南路派出所30多名民警全部趕到事發現場,和現場消防官兵分工明確,15樓至18樓重點樓層的居民由消防官兵疏散救援,18樓至頂樓的居民由民警疏散。所有沒敲開門的居民由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電話通知并確認家中是否有人。”王偉橋說。
為求生祖孫三人“掛”18樓外
由于濃煙不停地從門縫竄進屋內,位于18樓中間戶的居民陳女士和母親、孩子三人爬到陽臺窗外,腳踩在不到20厘米寬的窗沿上,手緊緊地抓住陽臺外的晾衣架,非常危險。


“18樓有人爬出窗外逃生,請立即組織力量救援。”此時,正在現場指揮的王偉橋通過對講機,呼叫正在樓內指揮滅火救援的市南公安消防大隊教導員杜建勇。杜建勇回憶說,當時消防官兵都集中在樓內滅火救援,不清楚樓外情況,當得知有人爬出窗戶時,他們立即安排精干力量對18樓展開攻堅,全力營救被困人員。
家門已燒變形無法打開
市南公安分局副局長王偉橋、市南公安消防大隊教導員杜建勇帶領消防官兵沖入18樓火場,指揮救援與滅火。“由于該戶防盜門在里面被反鎖,破拆需要時間。我們安排了一名消防隊員在17樓與被困人員交流,并撥通對方的電話,通過電話穩定被困人員的情緒;另一組消防官兵跑到頂樓天臺,將救援繩和安全板帶垂到18樓位置;破拆組在水槍的掩護下進行破拆,組織營救被困人員。”杜建勇說。
“這三個人,一個是60多歲的老太太,一個中年婦女,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三人情緒都很激動,也很緊張,三個人抓住晾衣架一動不敢動,晾衣架的承重也是有限的,情況非常危險。當時我記得被困人員要求我一直和他們保持通話交流,說一旦電話斷了,他們就堅持不住了。”負責穩定被困人員情緒的消防戰士小劉說,被困人員中的老太太緊緊抓住戶外的落水管,小劉不停地給被困人員打氣,鼓勵他們堅持住,馬上就能把他們救出來了。“中年女子情緒慢慢穩定下來后,我讓她翻回到室內,用濕毛巾捂著口鼻,俯身到門口看能否打開門。她嘗試后,說門已經燒變形,無法打開。家里的門口全是火,把門完全封住了,就是個火門。”小劉說。
浙江路消防中隊協助團島消防中隊滅火救援,同時疏散營救被困人員,根據現場火情,改為從上向下夾攻火勢,加強進攻強度。“我們將門破拆后,進入房間先用水槍將周邊火勢壓制住,然后沖進去將被困在陽臺窗外的三人挨個接進來,成功救援。”市南公安消防大隊浙江路中隊中隊長王宗禹說。
“因為被困人員堅持的時間比較長,體力耗費大,那名老太太已經處于昏迷狀態,那個小孩也是嚇得只會找媽媽。我們把他們從火場救出來后,他們都不會走路了。”王偉橋說。

沖進“火海”帶傷救援
“真是太危險了,祖孫三人就掛在18樓的窗外,命懸一線!幸虧消防官兵和民警冒著生命危險沖進火場,及時把他們救出來,要不然時間長了真撐不住。”昨天,在事發現場,目擊者孫先生向記者說,他就住在對面的樓上,看到對面樓上起火冒煙后,就很著急,突然看到18樓的居民從窗戶爬了出來,就踩在下面的窗沿上,然后手緊緊抓住晾衣架,還有個小孩子一會趴在晾衣架上,一會踩在窗沿上。“我們平時站在窗前往下看都暈得慌,他們一家跑到窗外躲避求生肯定也是被逼急了,要不然怎么會冒這么大的風險。”孫先生說。
“住戶家的防盜門都變成了火門,家里的餐桌都被燒沒了,距離門口有段距離的空調都被烤化了,可以想象屋內的溫度有多高。我看有民警就穿著警服俯身沖進火場內,指揮救援行動。濃煙嗆得他直將頭伸出窗外呼吸新鮮空氣。”附近鄰居王先生說。
記者從青島市公安消防支隊獲悉,8時36分,現場明火被撲滅。此次火災共成功疏散居民100余名。在疏散居民的過程中,由于電梯停用,云南路派出所社區民警李學森短時間內連續小跑,爬上20多層敲門疏散群眾,他前后爬樓七八趟,還不小心在攙扶居民下樓過程中崴了腳踝。他忍著疼痛繼續疏散居民,直到樓上所有居民都已脫離危險,他才停下來。昨天下午,經醫院檢查,李學森腳部骨折。
“如果不是消防戰士硬把我拉出來,后果真是不堪設想。”住在出事樓層的78歲老人王相伯向記者講述起當時的驚魂一刻。昨日7時許,他和女兒、外孫在家中。剛起床沒多久,他在家中就隱約聞到糊味。可在家中仔細檢查了一番,也沒發現什么問題,老人就沒再放在心里。直到7點半左右,老人聞到煙味越來越濃,他趕緊跑到客廳,準備開門看看什么情況,這才發現濃煙都是從門縫里鉆進來的,門口處也出現了火苗。他一邊喊女兒趕緊帶孩子跑,一邊拿起電話給隔壁的鄰居打電話。“電話一通,我就喊‘著火了,你們家趕快跑啊’。”王相伯說,電話那頭還沒問完什么情況,電話的信號就斷了。
眼看著從門口已經不能逃生了,正當一家人著急時,客廳的窗戶突然被推開。因為客廳的窗戶正好連著樓層的走廊,消防官兵趕忙將王相伯的女兒和外孫從北屋的窗口接了出來。看著家人已被救出,王相伯立馬開始撲火。就在這時,消防戰士將門破開,給老人披上澆上水的濕毯子,將防毒面具脫下來給老人戴上,帶著老人沖出火場。“我非常感謝消防官兵和民警,及時救出了我的家人。”老人的女兒王女士說。
受災居民已妥善安置
“被消防官兵從火場中解救出來后,陳女士一家第一時間被社區工作人員接到家里休息。”市南區云南路街道鄒縣路居委會主任藍翠娟向記者介紹,當時陳女士一家體力嚴重不支,工作人員先給老人喂下速效救心丸,又買來早餐給一家人補充體力。等到火災現場全部處理完畢后,社區工作人員又陪同一家三口回到家中,拿了些簡單的生活用品,把她們送到了離家不遠的賓館休息。藍翠娟表示,社區將為這個家庭提供幫助,由街道出資為他們提供住所,制訂詳細的幫扶計劃。此外,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將了解這家人的具體情況,提供更多的幫助。
火災發生后,云南路街道辦事處和社區民警挨家走訪,一個是登記,一個是解決困難。受災居民不能回家的,馬上找附近旅館住下。后續的電、氣、水維修,目前也在緊張修復中。昨晚,記者探訪發現,受災居民已被妥善安置。
延伸閱讀
高層建筑起火如何正確逃生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筑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高層建筑起火撲救難度大,人員疏散困難,火勢蔓延快,煙霧濃度大。因此,大家都應掌握高層建筑物發生火災時的應急逃生知識,做到有備無患。
遇火災不要留戀火場財物
市南公安消防大隊團島中隊中隊長張琦介紹,居民一旦遇到高層建筑火災,首先要冷靜地觀察火情和環境,迅速分析判斷火勢趨向和災情發展的可能,理智地作出果斷決策。不可留戀火場中的財物而長時間逗留,抓住有利時機,選擇合理的逃生路線和方法,爭分奪秒地逃離十分危險的火災現場。
開門只開一道縫觀察
“很多居民在遇到火災時都會下意識地立馬開門逃生,這樣的舉動其實是很危險的。”張琦隊長介紹,居民如果要開門應先用手觸摸門鎖。如果門鎖溫度很高,或有煙霧從門縫中往里鉆,則說明大火或濃煙已封鎖房門出口,此時千萬別貿然打開房門。如果門鎖溫度正常或門縫沒有煙霧鉆進來,說明大火離自己尚有一段距離,此時可打開一道門縫觀察外面通道的情況。在確信大火并未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情況下,應盡快離開房間逃出火場。
在較高樓層上的呼救聲,地面上的人是聽不到的,因為火場相當嘈雜。這種情況下應利用手機、電話等通訊工具向外報警,以求得援助;也可從陽臺或臨街的窗戶內向外發出呼救信號,如向樓下拋扔沙發墊、枕頭和衣物等軟體信號物。
不要在閣樓上躲避火災
如果著火點位于自己所處位置的上層,此時應向樓下逃去,直至到達安全地點;如果著火點位于自己所處位置的下層,且火和煙霧已封鎖向下逃生的通道,應盡快往樓上逃生,樓頂平臺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場所;發現自己被火、煙追趕向上的道路已被封鎖時,此時應果斷地選擇橫向逃生路線,或退守到該層有利于逃避的房間內,尋求其他的自救逃生方法。
切記火災中千萬不可鉆到床底下、衣櫥內、閣樓上躲避。因為這些地方都是火災現場中最危險的地方,不易被救援人員發現。
樓道內堆放了滿滿雜物
記者在現場采訪時注意到,發生火災的高層住宅樓道內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雜物。從6樓開始幾乎每個樓層的公共走廊上都堆滿了生活用品。紙箱、鞋盒、不用的廢鍋等各類雜物堆放在門口,有的居民干脆放上了木櫥柜,占據了走廊近三分之二的寬度。除此之外,樓道也成了居民們的儲藏間,在位于10樓的地方,一輛許久未用落滿灰塵的自行車被鎖在樓梯欄桿上,擺放的角度正好橫在樓梯上,非常不便于行人通行;有的樓道內因為擺放的雜物太多,行人要經過還必須側著身子。在18樓的火災現場,消防官兵發現電纜井內堆放著碗筷、瓷器等各種各樣的雜物。
“聽說最初是樓梯間內的電纜井先起的火,引燃了電纜井及樓道內堆放的雜物。一開始還有居民用水潑,可能把明火撲滅了,但沒想到暗火蔓延很快,濃煙滾滾,現場滿是嗆鼻的塑料味。”現場居民說,如果不是堆放的各種雜物,火災不會蔓延得這么快。
來源:青島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