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26年的母女,3年前還成了同事。在同一所小學教數學,今年還都教三年級。能有這么巧的事兒?這事兒就發生在山師附小付春菊和董文菁身上。這對母女在家也“三句話不離本行”,母親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手寫教案和試卷“傳”給女兒,還有不到4年就退休的母親希望女兒能將這個家庭的教育事業延續下去。

[母女同校]
教同一年級回家“一不小心”就聊工作
52歲的付春菊從教30年,是山師附小教齡最長的老師之一;26歲的董文菁在該校從教3年,14年前還是這里的畢業生。如果僅僅如此,似乎也沒啥特別,但母女的關系讓她們的緣分又增進了幾分,并且今年倆人還都教3年級,只不過一個在本校一個在分校。
“我一直的志向就是當老師,最早萌生這一想法,是上小學的時候。”董文菁說,在母親的辦公室,經常能看到她以前的畢業生回校來看她,他們那種崇敬之情讓人動容。尤其是每當看到母親發自內心地高興時,她開始對這個職業產生了好奇。
后來,董文菁上了師范類院校,又通過層層考核進入母校成為一名老師,還跟母親成了同事。“第一天講課的感覺不太好,回到家還挺沮喪。”董文菁說,她剛入校接的就是一年級,因為找不到與小孩子交流的感覺,她不知該如何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這時候,付春菊就會開導她,并教給她一些教學方法。從一開始的依樣畫葫蘆,到后來自己慢慢摸索和創新,當了3年教師的董文菁開始有點摸著門道了。“她爸爸在家經常說我們倆‘三句話不離本行’。”付春菊說。平時備課她們多數時間還是各忙各的,一旦遇到不懂的問題或遭遇的新情況,母親就成了董文菁的課外老師。

[事業傳承]
一家出了七八名教師女兒拿過接力棒
董文菁“女承母業”其實并非偶然,除了她個人從小的志向外,她的爺爺、姑姑、姑父、小姨和姨夫都是老師,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教師世家。
“媽媽把她早年的一些手寫教案和試卷都給了我,主要是高年級的內容,我現在還沒教到高年級,但遲早能用上。”董文菁說,這些教案和試卷摞起來得有近1米厚了,對她來說都是財富。
作為不同時代的教師,母女兩人的教學風格也不同。女兒形容付春菊的課是“潤物細無聲”,雖然課堂形式未必有多豐富,但層次清晰、沉穩、自然、親近;而董文菁作為年輕一代,講起課來也更活潑。其實,在工作時,并不一定全是女兒向母親學習,在課堂微視頻制作等方面,女兒有時也能當母親的“老師”。
“我近期的愿望就是,能把我一入校就開始帶的這一級學生送到畢業。”董文菁說。付春菊的期盼則是女兒能在優質課上有所突破,讓業務水平更進一籌。至于女兒在學校其他方面的表現,付春菊是有“眼線”的,只不過她多數時候對女兒的情況假裝不知道,為的是給女兒更寬廣的天地去發展。(圖據微信公眾號掌上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