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大櫻桃已經出現在街頭的水果店內,一斤180元的價格,令人咋舌。仔細一問,早春市場的大櫻桃大都是來自大連的,難覓煙臺本地櫻桃蹤影。記者從大櫻桃主產地福山農業部門了解到,本地大棚櫻桃要到4月20日之后開始上市,這些年本地大棚櫻桃也試著利用技術手段提前上市,但是巨大的投入之后,依舊比外地大櫻桃慢了半拍,沒有打破外地大櫻桃壟斷早春市場的格局。從早春市場折戟而歸,煙臺大櫻桃主打品質戰,贏得市場。
大連櫻桃搶灘煙臺
昨天上午,芝罘區華茂小區一家水果店內,大櫻桃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個頭大,紅彤彤,很是惹眼。
“180元一斤,是這些水果中最貴的了。”老板報出來的價格令人咋舌,不過老板解釋,這個價格比往常年來說便宜不少,以往的這個時候,大櫻桃的價格都在200元甚至300元以上。按照一斤30個左右的大櫻桃來算,一粒大櫻桃的價格在6塊錢左右,而目前一斤雞蛋的價格也就2塊多。如此高的價格,自然是問得多,買得少。
“不敢進貨太多,一天也就賣出幾單。”老板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大櫻桃一般都是來自大連的,要想吃上本地大櫻桃至少還要等兩個多月。
福山區農業局副局長王強告訴記者,煙臺大櫻桃之所以“慢半拍”,是由于先天氣候因素決定的。因為自然條件影響,一般大櫻桃只有在零下7℃以下才能進入休眠期。由于大連、沈陽等東北地區緯度較高,冬天降溫早,大概在10月份就可以滿足大櫻桃休眠的溫度,而煙臺達到這一溫度要等到12月份。休眠早意味著開花坐果、果實成熟也早,這也就造成了3月前煙臺市面上先賣東北大棚櫻桃,后賣魯西大棚櫻桃,而本地櫻桃至少要到4、5月份才能見到。
折戟背后,資金投入巨大
昨天一早,記者在福山區門樓站仉村王村金生果蔬總經理王國生的智能大棚看到,大櫻桃已經陸續開花,按照這個速度,4月底大櫻桃就可以上市。
“正月十四那天,我走訪了幾個大棚,只有王國生的大棚開花了,其余大棚里的大櫻桃還都是花骨朵。”王強告訴記者,其實這幾年,本地種植戶也想打破外地大櫻桃壟斷早春市場的格局,但是目前來看,還沒有太好的辦法。
兩年前,王國生建起了煙臺首座大櫻桃智能溫控大棚,通過人工控制溫度、濕度,讓大櫻桃跟時間賽跑。王國生介紹,通過智能空調控制提前吹冷風,讓櫻桃樹在前一年的12月初提前進入休眠期,幾天之后開始逐步升溫,一天升高1℃,1月初,櫻桃花便陸續開放,3月底就陸續紅了臉。
這場跟時間的“賽跑”成本不菲:26畝的櫻桃園,安裝120多個空調,前期投入將近1000多萬元,以后每年的投入,包括人工、塑料、有機肥料約50萬元。由于天氣原因,原計劃3月中旬上市的大櫻桃,到4月才上市,不過這依舊是本土大櫻桃的“春果第一枝”。
“今年沒有大棚讓櫻桃提前休眠,主要是考慮投入跟產出之間不成正比,養殖戶很難承擔如此大的投入。”王強告訴記者,為了提前一個多月的時間,需要投入上千萬元,但依舊比外地大櫻桃慢了半拍。
不爭先爭甜,贏得市場
從前兩年的躍躍欲試,如今的煙臺大櫻桃堅持走品質路線,繼續引領大櫻桃市場。“每年不少外地大櫻桃打著本地櫻桃的名號,但在口感上有很大差別,這也說明了煙臺本地櫻桃,依舊是市場的領頭羊。”王強告訴記者,事實證明,不爭先爭甜才能贏得市場。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消費者的口味也日漸挑剔,為了擦亮福山大櫻桃的品牌,福山區率先進行科研創新,2014年建立福山區大櫻桃科研中心,2017年,將繼續擴大基地面積,增加試驗品種,并規劃科研中心綜合樓的選址及建設規模,1-2年內建成面積5000平米左右,集試驗、辦公、研討、展覽、培訓于一體的現代化科研大樓。以科研中心為依托,筑巢引智,吸引國內外一流專家到福山區開展科研工作,為大櫻桃生產提檔升級提供科技支撐,使大櫻桃產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福山還出臺了《煙臺市福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鼓勵大櫻桃適度規模經營的辦法的通知》,自2016年起,每年撥款500萬元,連續撥款三年進行補貼扶持,此次補貼主要是對適度規模經營大櫻桃10畝(含)以上的及 獲得“三品” 認證的專業合作社進行資金補貼,其中適度規模經營包含大櫻桃新植園、精品園及防霜遮雨棚及暖棚栽培。(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