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朝山街的門店怎么關門了?”近日,濟南市民李女士本打算到百麗買雙靴子,沒想到吃了“閉門羹”。百麗集團從2015年開始遭遇關門潮,濟南的門店也未能幸免。事實上,除百麗以外,達芙妮等不少老牌鞋服企業都面臨著相似的關店困境。
百麗朝山街門店悄然關門
近日,記者在朝山街附近看到,門口百麗國際冬靴特賣的海報仍舊醒目,不過門店的卷簾門緊鎖,透過玻璃櫥窗可以看到,貨架已經被清空,門口上部的品牌招牌也已經被卸掉,不過仍能夠看出“Belle”“Tata”“teenmix”的字跡。
據悉,百麗集團是中國鞋業規模最大的公司,旗下除了百麗,還有思加圖、真美詩、他她、天美意、森達、百思圖等自營品牌,以及部分運動品牌代理和國際品牌。
“這家門店還挺大,不過平時人不多。”附近的市民劉女士介紹說。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家位于商場的百麗店鋪發現,大部分店鋪的顧客都不算多。
市民宋女士稱,自己已經多年沒逛過百麗的門店了。“我現在不少鞋子是網購的。”宋女士說,一些品牌在網上搞活動的力度會很大,款式設計很好,質量價格也都不錯,比大牌更有競爭力。
據悉,百麗在濟南的門店多以商場內的專柜為主,街鋪店在濟南并不多見。業內人士認為,街鋪店面租金等費用高,客流量難保證,可能是門店關門的原因。
日均關門2家店
事實上,百麗門店的關閉并不是新鮮事。百麗集團2016-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止到2016年11月30日,國內20630家零售店鋪,其中13145鞋類,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12.4%。期內,鞋類店鋪凈關店239間,相當于平均每天關店2家。
百麗為何會出現大規模關店呢?百麗集團可以成為女鞋品牌的佼佼者,曾經連續12年在中國女鞋銷售中居榜首。2015年,全國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銷售調查統計中,女皮鞋產品市場綜合占有率前10名中,有6個品牌同屬于百麗集團。
從2010年起,百麗以每年1500-2000家新店的開店速度四處擴張,百麗集團的凈利潤也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不過2012年,凈利潤增長放緩到了2%,隨后2014年瘋狂開店模式戛然而止。待到2015-2016財年,百麗純利大跌38.4%,這是上市九年以來首次利潤下滑。
自2015年3月百麗集團開啟關店之路,便一路關店至今。據悉,整個2015年百麗國際在中國內地凈減少鞋類自營網點366家。
老牌鞋服企業受沖擊嚴重
事實上,除了百麗以外,近年來快速擴張的許多鞋服品牌都遇到了同樣的困境。達芙妮2016年前三季度關店757家。2015年全年關店805家,同店銷售率跌幅12.1%。美邦三年關店1500家,真維斯4年關店1012家,班尼路4年關店617家。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鞋服行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以鞋類為例,中國皮革協會2015年的產量、內銷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鞋類產量為140億雙,內銷市場消費量預計38億雙,全年鞋類出口98.7億雙。
隨著近年來電商的沖擊,實體零售業賺錢能力下降,實體門店的成本無疑讓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盈利能力急劇下降。
除此以外,目前眾多新興品牌借助網絡渠道興起,無論是價格還是款式設計上都非常有競爭力。而老牌企業往往款式同質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難以吸引新一代的消費者。
(生活日報記者 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