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學到就業,會計專業能考的證書真不少。”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專業畢業的修藝源說。修藝源已在大學期間考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理財規劃師資格證。據了解,目前國內的會計行業證書主要分為三個級別。第一是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其次是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職稱考試),分為初級、中級、高級資格考試三個等級;第三是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考試(CPA)。

  “會計從業資格證相當于會計行業上崗證,是所有會計行業證書中最簡單的一個。”修藝源表示,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持有率普遍較高,大部分會計專業在校大學生都能在畢業之前考取。此外,一些在校成績較優秀的同學會在畢業前考取初級會計師職稱,作為職業生涯的起點,這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來說頗具優勢。

  至于中級與高級會計職稱考試,修藝源稱通常可以跳過初級直接考中級職稱考試,但有限制條件,要求入職后才可報名考試,“本科畢業四年或研究生畢業兩年后可以考中級,高級則需要通過考試并且發表一篇論文。”

  會計行業證書中含金量最高的當屬注冊會計師(簡稱注會)資格證書,此考試也是三者中最難通過的一個。注會被認為是財會領域“黃金職業”,目前缺口仍較大。東南大學會計專業畢業生張雅雯表示,注會考試的全國通過率僅5%-10%,是許多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生涯中努力追求的目標。“注會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對受歡迎,考取難度頗大,五年要通過六門考試,最難的科目一般為會計,會計通過后考大綜合。”

  據了解,除了國內可以考取的三類會計行業證書外,目前可在國內參加考試、國外認證的會計師資格證書主要有五種: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認證)、AIA(國際會計師專業資格證書)、CGA(加拿大注冊會計師)、CMA(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ASCPA(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協會)。每張證書適應的國家和教學、考試內容都有一定區別,用來適應不同國家的會計制度。

  “這些國際上的會計證書我國都認可,但國內最火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因為在國內認可度最高。如果在國外留學或日后想從事財務工作,則可以自由地選擇參加相應國家的會計考試。”張雅雯說。

  待遇好、發展空間大

  去年近百萬人考注會

  近年來,會計行業考證人數持續高漲。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報名人數為94.7萬余名,計246.3萬余科次。2016年綜合階段報名人數為23966名。從近五年的注冊會計師考試報名數據來看,從2012年的55.4萬考生報名,到2016年的94.7萬考生報名,數據增長了近一倍。注冊會計師人才缺口大,行業待遇好,發展空間廣大等原因,是吸引大量考生報名的原因。

  張春陽目前正在山東財經大學就讀會計專業,身在“學霸班”的她告訴記者,班里有49人,所有同學都投身到了“考證大軍”的隊伍當中,“證書少了心里也不踏實。上至ACCA、CMA,下至會從、初級會計和證券從業資格,都有同學報名。尤其是后三個考試因為難度程度相對低一些,報考的同學非常多。”

  張春陽目前在準備ACCA考試,據悉,ACCA雖在難度程度上不敵“注會”,但其考試費用較為昂貴,各項考試費用算下來大致需要一兩萬,其全英文的考試形式和數量高達十四門的考試科目,對于廣大考生來說也是不小的考驗。“考ACCA戰線比較長,P階段(職業階段)比較難。我和周圍的同學一般都是提前一個月左右開始復習,有的更久,都需要買網課或者面授培訓。”

  浙江大學外語學院研二學生徐麗雯也曾參加過注會考試。作為一名跨專業考生,她稱自己報考的初衷是想在畢業后轉行到“四大”做審計工作,注會則相當于準入“門檻”,“注會報考人數很多,通過率很低,統計數據說每科最少要投入近三百個小時,但是我覺得備考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學習了很多商業思維模式,接觸了一些有趣的商業案例。”

  徐麗雯坦言,在備考注會考試時,她平均一天投入兩個小時上網課和做練習,用時約一個月準備一門考試。可即便如此,她最終也沒能通過注會考試,而像徐麗雯這樣因為準備不足抱憾而歸的考生還有很多。徐麗雯說:“注會并非易事,備考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還有些考試報名費用昂貴,需要付出極大的金錢成本,如果考試之前準備不夠充分,臨近考試才努力復習,剩下幾周的時間臨時抱佛腳,成功率就會很低,報考費用也會打水漂。”會計崗位作為知識性崗位,考證或是夯實知識、提升價值的必修課。“考證確實難,但不得不考。比如說注會就很難,有些人甚至屢敗屢戰也要報考。”張春陽說。

  注冊會計師在行業內是炙手可熱的人才,各個行業都需要注冊會計師。據了解,我國目前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要用到注冊會計師。所以,注冊會計師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在比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任職經理級別的注冊會計師,年薪大概是40萬左右。張春陽介紹,她曾了解到,有一位考生,考過中級會計職稱,大概年薪12萬,考過注冊會計師以后,他年薪一下子就漲到30萬左右。另外,注冊會計師是我國唯一有簽字權的,也就是審計簽字權的高級財會人員,是財會新人最值得擁有的一個敲門磚,“有了它就是一個加薪、晉升的利器。”張春陽笑著說。

  證書不等于實際能力

  考證要“因需制宜”

  對于會計專業學生而言,如何“抱得證書歸”已然成為其增加競爭籌碼的重要一課。采訪中,不少“過來人”表示,職業證書在畢業求職和職業發展中固然重要,但證書的不斷堆砌并不能充分“變現”為就業“資本”。

  大把證書在手,到底能否派上用場,修藝源沒有丁點兒把握,“‘以考促學’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發自己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獲取更多知識;可是,考證只是證明學習能力的一方面,并不足以證明就能勝任實際工作。”修藝源告訴記者,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定位,然后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去考取有價值的證書,別趨之若鶩地“隨大流”,一定要學會取舍。

  正在國企從事會計職業的張雅雯告訴記者,國企更加看重會計職稱。“國企對注冊會計師考試沒有要求,不做限制,所以國企里考注冊會計師的人相對少,都是先把會計師職稱考到手。因為晉升,職稱是優勢,與工資也掛鉤。”談到會計專業考證是否越多越好,張雅雯同樣給出了否定答案,“關鍵是要‘因需制宜’地考證。是否考證、考什么證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比如對于國企來說,職稱考到手就夠了;注會則是依據單位性質決定,比如想要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最好還是去考注會。”

  談到會計專業的就業去向,修藝源表示,會計專業的從業范圍比較廣泛,自己的很多同學畢業后從事了會計相關工作,比如去各大公司或事務所做會計,而包括她自己在內的其他一些同學則選擇了券商、銀行等其他出路。

  張春陽表示,自己以后想進外企工作,ACCA雖然在國內普及率不高,但它的知識體系相當完善,能幫助建立扎實的財務功底,全英文的教材對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也是一次不錯的提升。在備考會計考試的同時,張春陽也正利用假期在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希望通過更多地接觸會計實務,為今后就業積攢經驗。

  “雖然會計專業總體來說就業形勢不錯,但實習期間或工作以后都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準。”張雅雯說。除了專業能力、嫻熟的會計實操技能外,一名會計從業人員還應成為能融會貫通的“雜家”。“只會記賬、算賬可不行,會計是一種管理公司的活動,會計從業者還得懂法律、懂金融。每個單位都需要會計人員,幫助公司分析資產負債、利潤情況和現金流等資金問題。或者說,會計從業人員就是用會計的專業知識服務于金融,然后用法律的形式展現。”

  近年來,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掀起了“考證熱”。在許多在校大學生眼中,多一個證書,便意味著在求職中多一份勝算,這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陷入了瘋狂考證的“羊群效應”之中。尤其對會計專業來說,考證或已成為其職業生涯的必由之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郭立偉實習生侯春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