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聊2.0版本:社交媒體直播之痛
在QQ群視頻中進行色情直播的行為應當如何界定?北師大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教授趙軍對中國青年網記者表示,“點對點”的裸聊在通常情況下并不涉及違法犯罪,但采用群視頻的方式進行“裸聊”,也就是進行“點對面”或“面對面”的“裸聊”,只要相關行為達到“淫穢表演”的程度,“裸聊”的組織者就可能構成《刑法》中的組織淫穢表演罪。如果淫穢表演的觀摩者涉及未成年人,則屬于這種犯罪的從重情節。

超九成未成年人都在上網時曾遇到過不良信息的侵擾。騰訊兒童圖
據2016年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等單位發布的《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擁有自己的手機,其中近九成使用過手機上網,六成以上每天用手機上網一次以上。
其中,超九成未成年人都在上網時曾遇到過不良信息的侵擾。未成年人通過注冊自己的社交賬號,在各類平臺中接觸色情信息遭受精神和財產損失的報道已層出不窮。一周前有新聞披露小學生在微信群中買賣黃色小電影,價格2元一部;更早前有某直播平臺的女主播,言語挑逗9歲小學生,一時轟動網絡。

網絡女主播言語挑逗9歲小學生。資料圖片
趙軍分析,相較于傳統互聯網網站以及前網絡時代的“色情信息”傳播,社交平臺中的色情信息傳播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一是傳播內容由從前的書籍、光盤等實物性的“淫穢物品”,變成了電子書、音視頻文件等“淫穢電子信息”,現在則進一步發展為不能再現的(除非錄制)、實時的視頻聊天,傳統以“淫穢物品”為中心構建起來的反色情法律體系已“力不從心”。
二是社交平臺去中心化、彌散化、匿名化、大眾化、以及平等自愿參與等特征,為行政管理和司法介入設置了層層障礙。面對這種情況,司法機關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已盡可能加大了規制力度,譬如將非實物的“淫穢信息”擴張解釋為“淫穢物品”,對涉及兒童色情的淫穢物品犯罪降低入罪門檻等等。然而,對于類似的“無被害人”的市場化行為,一味加大打擊及規制力度很難收到預期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過度規制還會對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公民信息獲取與表達自由的實現、個人隱私及公民身份信息的保護等重大價值構成潛在威脅。即便對于未成年人本身的社會化進程,過度規制也未必全然有利。
“未成年人成長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不檢討、不改善家庭環境、學校教育、交友狀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僅指望加大網絡色情管制力度來解決未成年人問題,可謂本末倒置”,趙軍說。
保護未成年人:“外劃底線,內增免疫”
社交網絡興起后,未成年人在互聯網中遭遇不良信息侵害的現狀也引起了政府部門和互聯網企業的關注。
騰訊公司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針對傳播淫穢色情的行為,他們采取高壓技術打擊策略,不斷加強對涉黃QQ群的篩查力度,并利用色情主動識別技術,對違規行為進行技術判定。目前,除了在QQ聊天對話框設置舉報入口外,還有110.qq.com、騰訊客服kf.qq.com 等通道進行舉報,對于情節嚴重的情況會移交司法機關。2016年11月,騰訊發布了首份《中國網民網絡素養研究報告》,報告顯示56.8%的青少會主動投訴、舉報網絡不良信息,青少年群體良好的用網習慣在逐漸形成。

QQ群聊天對話框中的舉報按鈕(右上角紅框處)。網友供圖
2016年12月,文化部出臺《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文化部市場司網絡處沈婧在2016年12月24日召開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與犯罪預防研討會會議上介紹說:“在這里面對未成年人也有單獨的條款,要求加強未成年人的保護,未成年人參與的網絡表演不得侵害未成年人的權益,這是我們近期開展的相關工作。”
目前正在征集意見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中,第二十二條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應當要求網絡游戲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進行注冊,有效識別未成年人用戶,并妥善保存用戶注冊信息”,對第三方平臺對用戶年齡識別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我們是同意使用身份證來進行實名注冊的,我們認為采取了身份證就進行了實名注冊”,沈婧在會上說。
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姚建龍教授則觀察到,現在很多未成年人特意不用微信,而都在用QQ。“我問他們為什么?他們說用微信父母都看,QQ父母都不太用,所以這樣可以不讓父母管住他的生活”。姚建龍說,在網絡時代需要尊重未成年人的成長規律以及網絡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社會化方式的特點。
對于小冬案例中的情況,姚建龍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這類色情QQ群視頻的存在無疑已觸碰底線,屬于違法犯罪行為。在防治上,應倡導“外劃底線,內增免疫”的模式,而不是對未成年人進行單純的隔離保護模式。
新的一年新氣象。19個色情直播QQ群和31個相關群主和管理員賬號在跨年夜已被查處。徹底鏟除網絡色情的毒瘤,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依然任重道遠。
(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