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攝影家聯盟成員,法國IBM全國攝影家協會主席阿蘭?勒莫(Alain  Reumaux)在上端士村與孩子們在一起  法國攝影家聯盟成員,法國IBM全國攝影家協會主席阿蘭?勒莫(Alain Reumaux)在上端士村與孩子們在一起

  琉璃廠里有一群藝術家

  10月31日上午,參與“孔子家鄉·好客山東”國際旅游攝影大賽第一季第二次采風的國際攝影家們一早來到淄川區振華玻璃制品公司,拍攝晶瑩剔透的琉璃制品和制作琉璃的生產環節。

  在進入工廠前,當地導游便給采風團隊速補了關于琉璃的相關知識。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為原料,采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法,高溫脫蠟而成的水晶作品。其彩流云漓彩、精美絕倫,其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在古代,制造琉璃最初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后制成琉璃。因顏色多種多樣,也叫它“五色石”。因材料在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從古至今,關于“琉璃”的詩作,不勝枚舉,它已成為描寫事物質地的代名詞。

淄博市淄川區振華玻璃制品廠正在制作琉璃的“藝術家們”淄博市淄川區振華玻璃制品廠正在制作琉璃的“藝術家們”

  關于琉璃生產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獨異志》中有這樣的記載:“開元間,有長安販夫王二狗者,嘗往返淄郡販絲,微利也。一日,孤館遇盜,財物盡失。二狗嘆曰:天不助我。遂懸梁欲自盡。冥冥中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高祖賜封財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爾當大富貴,豈可輕生!不聞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寶一枚,乃去。二狗遂販琉璃,成長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賜,易名元寶。”從這段文中,我們足以看出當時琉璃的珍貴和價格的高昂。

淄川產的琉璃制品淄川產的琉璃制品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在成品展示區,一件件流光溢彩,晶瑩剔透的琉璃制品,吸引了攝影家們的鏡頭,只聽見咔嚓咔嚓的快門聲;在生產車間,一件件帶著橘色高溫的玻璃胚子在滿頭大汗工人師傅的手下,漸漸地顯出原型,再經過高溫回爐,以及吹制與雕刻,終成一件精美之作。。這些純靠手工加工的琉璃藝術品在1400到1600度高溫下,經過工人師傅們的手,變成琉璃動物、花鳥、水果、花瓶等,其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具有價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這些制作細節場景,成為攝影家們最鐘愛的素材。因此,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董事會成員,國際攝聯攝影大師榮銜(MFIAP)、阿根廷攝影家協會主席尼科拉斯·貝爾林吉埃里(Nicolas Berlingieri) 不止一次地跟周圍的人說:“我非常喜歡這些琉璃作品,他們是一群真正的藝術家。只可惜,因為在工廠,他們的工作過于辛苦和機械。”

攝影大師在拍攝制作琉璃的工人攝影大師在拍攝制作琉璃的工人

  鄉村老太太迎來了外國老頭兒

  下午,國際攝影大師采風團來到了淄川區峨莊鄉的上端士村。大師們在這個地道淳樸的魯中鄉村,展開了愉快地拍攝之旅。在這處百年古村里,大家拍攝到了農家曬柿餅的場景,還拍到了村民生活的真實狀態,以至于有些大師忘記了約定的出發時間。

  在采風中,德國北萊茵州議員,德國伯爾基金會負責人伯恩哈德·沃恩·格林貝格(Bernhard Von Gruenberg),這位長的像“列寧”的攝影家應該是收獲最大的。他在這里認識了一位年齡相仿的“另一半”,并于與這位農村老太太客串了一對異國戀的夫妻,讓眾人拍的不亦樂乎。

德國北萊茵州議員,德國伯爾基金會負責人、著名攝影師伯恩哈德·沃恩· 格林貝格(Bernhard Von Gruenberg)與中國老太太的“跨國戀情”  德國北萊茵州議員,德國伯爾基金會負責人、著名攝影師伯恩哈德·沃恩· 格林貝格(Bernhard Von Gruenberg)與中國老太太的“跨國戀情”

  上端士村位于淄川區峨莊鄉,被譽為千年古村落,山村四面環山,環境幽靜,石頭小巷古樸幽靜,頗具歷史風韻。村內有早年石頭修造的小水渠,雨水多的時候山泉水會順著石街、石巷流淌。走在上端士村的舊巷里,草屋、石檐、石碾、石磨,原汁原味地展示著歲月滄桑的旋律。它們遠離都市,沒有被山外的喧囂所驚掠,坐擁著一份世外桃源的寧靜。上端士村已有300年以上的歷史了,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征,特別是清一色青石建造的房屋更是別具一格,擁有“石頭村”的美譽。走在這里,或許你會恍惚間一下到了另一個世界。

正在創作的攝影大師們正在創作的攝影大師們
頭頂南瓜的德國北萊茵州議員,德國伯爾基金會負責人、著名攝影師伯恩哈德·沃恩· 格林貝格(Bernhard Von Gruenberg)  頭頂南瓜的德國北萊茵州議員,德國伯爾基金會負責人、著名攝影師伯恩哈德·沃恩· 格林貝格(Bernhard Von Gruenberg)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樣的場景,在上端士村恐怕并不少見。當年馬致遠在創作這首小令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想必讀了原文都能明白。但,美景不應該在寂寞和想家時才能呈現,在這里對著詩句的意象找實物,一一對應,實實在在。

淄川區峨莊鄉上端士村村內風貌淄川區峨莊鄉上端士村村內風貌

  告別淄川,攝影大師們已經踏上了新的旅途,下一站:風箏之鄉濰坊!

參與采風的攝影家們一起在上端士村合影參與采風的攝影家們一起在上端士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