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公司官司纏身
2015年3月初,山東農資董事長袁敦化曾向媒體表示,所謂山東農資危機并不是公司經營上出現風險,而是擔保上出現問題。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供銷社、省金融辦、省銀監局和債權銀行的積極協調下,擔保圈流動性風險將會得到化解。
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一份文書:由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落款時間為2015年3月23日的《恒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分行與山東農資公司等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判決書顯示,原告方為恒豐銀行濟南分行,被告方為山東農資、山東棉麻和山東省天元纖維有限公司(下稱天元纖維)。該判決書中原告方提出撤訴申請,濟南中院準許撤訴。至于撤銷原因,文書并未提及。
記者查詢得知,恒豐銀行濟南分行各向山東農資和山東棉麻借貸5000萬元,天元纖維并未貸款,但提供了擔保。工商資料顯示,山東棉麻與天元纖維法定代表人相同、大股東相同。而公司員工稱二者為兩塊牌子、一班人馬,主營業務是棉花儲備和銷售。
中國裁判文書網另一份文書——落款日期為2015年3月20日、由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日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分行與山東農資等借款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原告方為日照銀行濟南分行,被告方山東農資以擔保人身份出現,文書中日照銀行訴稱,“現因被告山東農資財務發生重大變化,已有其他銀行對其提起訴訟,涉案金額巨大,故我行根據合同約定宣布債務提前到期,且該筆借款已于開庭前到期,各被告均未還款。”
值得注意的是,該判決書中有如下陳述,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后被告山東農資被其他銀行起訴……”顯示被告卷入眾多民事糾紛之中。
記者日前聯系到一家債權銀行,該行一位工作人員稱:山東農資拖欠多家銀行的貸款本金一直未還,受累的不止他們一家,因為政府協調,他們只能等待,沒有別的辦法。
企業困難工資大不如前
4月30日,記者來到位于濟南市祝舜路1501號山東棉麻公司,在大門口記者注意到,除了山東棉麻的牌子外,還有山東魯棉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省天元纖維有限公司。據山東棉麻一位職工稱,這3家公司是三塊牌子一班人馬,法人相同,都是郭明泉。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棉麻、天元纖維是山東省政府確定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是該省內棉花流通行業中唯一的大型企業。公司資產總額21億元,2001年實現商品銷售收入17.28億元,擁有獨立進出口經營權。
談起山東棉麻的現狀,上述職工表示,企業效益目前不太好,公司債務纏身,但有一部分是前些年受政策影響,高價收棉低價賣所造成的,當時遺留下來的貸款大概有3億多元。“目前最嚴重的是為山東農資做擔保而受到牽連,山東農資貸款總額大概20個億,省社(山東省供銷社)分給山東棉麻5個億。”他說。
記者掌握的資料顯示,山東農資的風險貸款敞口為19.88億元,與這位職工的話語基本吻合。
記者調查發現,在今年2月13日,鄭州商品交易所發布通告,決定暫停山東棉麻指定棉花交割倉庫的交割業務。據了解,原因或與其債務纏身直接相關。
而另一位在棉花儲存倉庫工作的職工表示,有傳言指2011年棉花期貨暴跌導致公司巨虧,這一說法并不準確。近幾年公司基本上沒有大量儲存棉花,棉花進來之后有利潤就轉手賣了。
對于山東棉麻未來的發展,該職工稱,雖然現在情況不太好,但是生存基本無憂。他指著山東棉麻東邊的倉儲區說,該區域總共有160畝地,光賣地就能賣不少,前幾年估算價值八九個億。
這位職工回憶說,幾年前曾準備開發這塊地,公司(山東棉麻)一度在外租地辦公,每年200多萬租金,但因故未完成開發。因為牽涉山東農資貸款互保一事,無力負擔租金,后來就搬回來了。“前些日子有銀行行長來要貸款,說利息不要了,只要本金,可目前公司根本沒有錢。”他說。
山東農資的辦公地位于解放路4號的山東農資大廈。記者注意到,該大廈1到10層已對外出租;山東農資只留下11、12、13層用于辦公。
山東農資一位行政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年公司效益不好,但是國企不會倒閉,會慢慢好起來的。而山東農資另一位職工則向記者證實,公司待遇大不如前,前些年副總每月工資能拿到1.2萬,而現在才4000多。
文件顯示,山東省政府方面在以“非常魄力”協調銀行、主管單位積極為企業紓困解壓的同時,也要求涉案的兩家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減輕經營負擔。
隨后,記者試圖采訪山東農資和山東棉麻公司,山東農資公司辦公室一位女性工作人員以不便回答為由,未對記者的提問給予答復。而山東棉麻高管及公司辦公室的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