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態環保——

  留住藍天白云綠水青山

  對于一座深受霧霾之害的城市來說,藍天碧水常駐是每時每刻的愿望。深知泉水對于濟南的意義,王文濤非常重視濟南人對保泉護泉的關切。在他看來,對于濟南這座資源型缺水城市,大力發展節水型產業、做好保泉工作、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都十分迫切。

  “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不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既關系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又關系省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4月21日的專題調研座談會上,王文濤提醒說,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定決心、舍得投入,綜合施策、重點治理,努力留住泉城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在此次座談會上,王文濤還談到了大氣污染防治。他從污染源、城市風道、建筑渣土、露天燒烤、燃煤鍋爐等方面對癥下藥說意見、提要求。

  “要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拼資源的時代已經遠去,現在已經進入了拼環境的新階段。”對生態環保工作的要求也體現在他的歷次基層調研中。到章丘調研時,他提醒說,要舍得在生態環境上投入,先舍后得,有舍才有得。雖然從短期看生態環境治理需要舍去眼前的利益,但從長遠來看得到的經濟社會效益非常可觀,必將為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城市建設要科學——

  杜絕“攤大餅”式的無序蔓延

  擁有在多個省會城市工作的經驗,王文濤對城市建設管理十分專業。

  “民族、民俗、民間”——一語道破特色商業街區打造的玄機。到基層調研的第一站,王文濤冒雨來到歷下區,察看泉城路中心商業區、世茂國際廣場等項目。在座談時,他特別提到商業街區的打造,認為“要做出內涵和品位,街區設計和經營內容要彰顯民族、民俗和民間特點,讓外國人從中看到中國元素,讓外地人從中看到濟南元素,讓本地人從中找到兒時的感覺”。

  濟南“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的獨特風貌,被王文濤常掛在嘴邊,也成為他考慮城市建設的一個關鍵要素。“要切實做好彰顯城市風貌這篇大文章。”4月17日,在主持召開城市建設管理專題調研座談會時,王文濤還談到了“城市建設發展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要切實杜絕“攤大餅”式的無序蔓延狀況,合理劃定中心城區開發邊界,積極探索衛星城發展模式,讓精明增長成為城市建設的主導戰略,“將老城區人口均衡有序導入新城區,努力把新城區打造成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對濟南的老商埠區,王文濤也非常關注。在參觀了修復完畢的老建筑——張采丞故居后,他說,中西文化在老商埠區交匯,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特色街區。要注重傳承歷史文化,保護好老街巷的肌理,保護好街區內的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