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日報4月21日訊 在濟南歷城區臨港街道辦事處大張村,一提起75歲的退休老教師張順峰,村民們都會伸出大拇指夸獎。他不但連續15年義務給本村和鄰村的幾百名孩子輔導書法,還不顧年老多病,花費近兩年的時間獨自編寫出20萬字的《大張村志》。
洪洞尋根查村子來歷
“你們過去一問就能找到。”4月21日上午,當記者來到大張村村口,打聽編寫村志的張順峰老人時,路邊的村民立即熱情地指引。
“我在大張小學當了一輩子語文老師,退休后免費教孩子練書法已經滿15年了,本村加鄰村的有三四百學生。除此之外,這兩年我就在這里編寫村志。你們看看,就是這本書!”張順峰老人一邊從櫥柜里拿出《大張村志》,一邊告訴記者,他之所以要自費編寫村志,源于一位濟南市的老領導在2012年3月一次會議上對他說的一席話。老領導說他是個文化人,大張村處在濟南遙墻國際機場附近,說不準哪一年就會實施舊村改造,希望他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編寫一本村志,記錄下村莊的歷史。
“我記住了老領導的話,從2013年開始,我便著手搜集村子的來歷、變遷和村民的材料,并一一核實整理。”張順峰老人說,在近兩年的時間里,他把很大的精力都投入到其中。往返市區30多趟,有時去尋訪原籍本村對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有時去查閱檔案資料及相關部門提供的材料,來了解村子環境的變遷情況等,其間用光了300多支圓珠筆芯。在核實村子來歷時,他還專門去了兩趟山西省洪洞縣尋根問祖。
寫村志兩次累病住院
“我在編寫村志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張順峰老人說,他最傷心的是,因為自己身體不好,又暈車,每次坐車外出調查都要帶上防暈藥和救心丸。一次來市區,他恰巧忘記了帶這兩種藥,結果路上不舒服,走走歇歇倒了三次車才回到家。
由于身體不好,后來張順峰老人幾度累倒并住院治療。為了實現編成村志的承諾,他不顧疾病在身,仍夜以繼日地趕進度,結果去年住進了醫院,被診斷為心梗和腦梗。這時,他的家人實在看不下去了,說什么也不準他再寫了。可他在休息一個月后又拿起筆,卻不幸又住進了醫院。
張順峰老人表示,他通過第一次住院,心里有數了。第二次住院,在不嚴重的時候,他有空就偷偷寫一點。但后來還是被醫生發現,把材料給沒收了,手稿也被護士給燒掉了。
“人家護士也是擔心我的身體,但我心里著急,也沒有辦法。”張順峰老人說,因手稿被燒,他便囑咐外孫,如果自己沒能完成這本村志,外孫一定要代替他寫完,因為這是留給子孫后代的歷史。
記者看到,在這本村志里,還記述了在大張村村西遺留有一面灣邊影壁,是1924年春天建的,距今已有91年歷史。“我們村的老建筑大都被毀了,就剩下這面影壁墻了。”張順峰帶著記者來到現場,只見影壁長約11.6米,高6米,寬0.6米,上面是一幅毛澤東的畫像。
遺憾的是,由于缺乏經費,這本凝聚了張順峰老人心血的村志只印了5本。記者從濟南市史志辦了解到,近年來,濟南市各縣市區所修的村志已有數十部,張順峰所修的《大張村志》,可謂其中印量最少的一部,從文獻學和版本學意義上講,這部村志都十分有價值。
原標題:75歲老人耗時兩年自修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