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柳一居社區內擺放著兩色垃圾桶,提醒居民注意垃圾分類。 記者曹茜 攝甸柳一居社區內擺放著兩色垃圾桶,提醒居民注意垃圾分類。 記者曹茜 攝

  2012年,濟南市歷下區作為山東省的首批試點,開始在部分小區推行垃圾分類。3年時間過去了,甸柳一居志愿者們如今每天仍需站在垃圾桶旁,監督和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垃圾分類試點3年卻成效不明顯,一方面居民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意識仍需加強,另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處理流程也需更加配套。

  堅守 志愿者風雨無阻監督指導垃圾分類

  4月17日上午,記者在甸柳一居社區內看到,一種綠色垃圾桶上寫著“可燃燒垃圾”,另外一種黑色垃圾桶上則寫著“不可燃燒垃圾”。

  冷露春住在甸柳一居二區8號樓,推行垃圾分類開始不久,她就成了一名監管垃圾分類的志愿者。從此,不管刮風下雨,她都在居民扔垃圾的高峰時間,站在樓下的垃圾桶旁,提醒居民進行垃圾分類。

  “剛開始分類的時候居民還不習慣,常常沒有分好就拿下來,我們這些做志愿者的就戴上手套將分錯的垃圾撿拾出來,再分門別類放進垃圾桶。”冷露春說,每次給垃圾重新分類時,垃圾散發出來的氣味讓她惡心得想吐。

  “當時歷下區城管局的工作人員經常來社區宣傳,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分,免費發放可降解的塑料袋,讓我們用來裝垃圾。”冷露春表示,甸柳一居居委會也會監督志愿者,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

  3年過去了,不少居民已養成習慣,自覺分好垃圾帶到樓下。“碰到分得不對的,我們就提醒業主,他們以后就會注意,遇到不用可降解垃圾袋的,我就隨身帶著,幫大家套上。”在冷露春看來,垃圾分類是件挺好的事情。

  “關鍵還是觀念問題,但轉變觀念總是需要時間的。”冷露春說,“居委會也會監督我們這些志愿者,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瓶頸 垃圾處理手段限制垃圾細分門類

  甸柳一居的垃圾分類,一開始按照餐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四類分設藍、綠、黑、紅四種顏色垃圾桶。后來,轉變為如今的綠色和黑色兩種,分別為可燃燒垃圾和不可燃燒垃圾。

  減少了兩類,居民分起來更方便。濟南的垃圾處理方式目前主要還是焚燒和填埋,原來的4種分類與濟南市的現狀不符,所以進行了調整。居民往往會直接將可回收垃圾收集起來進行廢品處理,有害垃圾則進行定時回收。這樣剩下的兩種,可燃燒垃圾直接送進處理廠進行焚燒,不可燃燒垃圾就直接送進填埋場。目前,歷下區的垃圾分類還處于試點中,在實踐中一旦發現問題就會及時調整。

  每一個季度,城管工作人員都會到社區來回收有害垃圾,例如過期藥品、廢電池等,居民可以將收集的有害垃圾交給工作人員,然后換取紙抽等生活用品。每個月底,城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還會將可降解的垃圾袋免費發放到居民手中。缺位 立法缺失,垃圾分類推進緩慢

  目前濟南市只有歷下區的部分地區在試點,其他各區都還沒有進行這項工作。“濟南市的垃圾處理主要是填埋和焚燒兩種形式,目前餐廚垃圾場還在試運行,只處理飯店收集來的餐廚垃圾。”城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歷下區經過分類的垃圾可以分別送到焚燒和填埋的場區,其他區的生活垃圾一般直接焚燒。”

  工作人員表示,天橋區、槐蔭區兩個區的居民在冬天使用蜂窩煤取暖的較多,所以冬天時這兩個區的垃圾大多送往填埋場。“城管部門之前也做過一些調研,對于如何分類,分類后如何處理目前還存在一些爭議。”工作人員說。

  此外,對于垃圾分類,目前濟南市并沒有相關的立法和規范,缺乏約束性政策和可以借鑒的操作模式,在實際運行中有一些困難,這也是濟南市遲遲沒有全面推廣的原因之一。

  業內人士表示,垃圾分類不僅僅是個概念,而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包括建設一套可靠的垃圾分類運行系統等。僅僅靠城管部門來推動是不現實的,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相關鏈接

  國外垃圾咋分類?

  德國垃圾分4類已實行約30年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試點垃圾分類的城市不少,但成功的例子卻幾乎沒有。在一些發達國家,垃圾分類已經比較成熟,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在德國,垃圾基本分為4類。每個家庭都必須自備棕色、綠色、黑色三個垃圾桶和一個黃色塑料袋。棕色桶用來收集菜葉、香蕉皮和家庭修剪的草、樹枝等有機垃圾。生物垃圾可用來制作肥料,絕對不能混入塑料或者化學類的廢棄物。黃色塑料袋用來裝盛食品塑料包裝、飲水瓶子、金屬易拉罐等。綠色桶是裝報紙、雜志、紙箱等紙制廢棄物,紙制廢棄物必須干凈。黑色桶是名副其實的“垃圾桶”,用來收集毫無回收價值的廢棄物,又稱“其余垃圾”。所有不符合廢棄物分類標準的垃圾,都叫“其余垃圾”。

  濟南市城管局廢棄物處理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已經走過30年左右的時間,立法很規范,他們甚至將垃圾分類寫進了中小學教材,讓孩子們從小接受垃圾分類的教育。

  “除了市民的意識和素質之外,德國的可回收垃圾處理后得到的費用,可以用來維系整個垃圾分類的收運系統,政府投資的比例很小。”該負責人說,“而在我國,對于舊報紙等可回收的物品,居民往往已經進行了篩選,垃圾中不存在這部分,如果要維系這個垃圾分類系統,需要政府來出資。”

  該負責人透露,目前濟南市對垃圾分類也在進行一些工作,總體的思路是“近期大分流,遠期細分類”。就是說,近期先把垃圾大類分開,例如餐廚垃圾、建筑垃圾、裝修垃圾、電子垃圾等,遠期經過宣傳,再引導居民對垃圾進行細分類。(濟南時報)

  原標題:濟南垃圾分類試點3年還在玩概念 立法缺失意識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