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州特色小吃
1.隆盛糕點
隆盛糕點是根據伊斯蘭教的飲食習慣而制作的。“隆盛”商標始創于清道光緒年間,隆盛糕點集古今青州清真糕點之精華,產品基本上是京式和蘇式品種,選料純正考究,天然要求十分嚴格,生產嚴格按組傳工藝和配方進行,從而保證了隆盛糕點制作精良。
2.青州煎餅
青州人攤制的煎餅,薄如紙張,色如蛋黃,味道甜絲絲,香噴噴,曾是青州人的主要食品。青州煎餅用五谷雜糧煎制,上等的用百分之七十的小米,百分之三十的大豆,呈金黃色,柔軟、勁道、香馥,不散口。生活在西南山里的人們,喜歡把做柿餅時削下來的柿皮等...
3.青州夾河驢肉
夾河肉制品加工區域以加工驢肉而聞名,有著幾百年悠久的歷史。成品后的驢肉色澤紅潤,瘦而不柴,爛而不松,濃香四溢,具有保健功能,享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美譽。


4.青州酥餅
青州酥餅系有特制的脂烙酥而得名。脂烙酥用上好的豬油,拌以適量蒸好的面粉,化油時加適量花椒、桂皮,油化后剔出已炸酥的花椒、桂皮,再和面成焰。火燒皮用香油和面,包制好入爐,用文火烘烤而成。其特點是皮酥,瓤有異香而不膩。
5.青州鹿尾兒
鹿尾兒是一種滿族小吃,形似灌腸,用料有鮮豬肝、生雞蛋、海米、肥肉丁。制作時先把鮮豬肝剁碎再加上雞蛋、海米、肥肉丁用高湯和粉團攪成糊狀,灌入腸衣內,下鍋煮熟、晾干,然后用油炸。吃時切成片,鮮嫩松軟,別具風味。
6.青州柿干
青州柿干栽培歷史悠久,出口已有百余年歷史。青州柿干質地柔軟、肉質細嫩、霜厚均勻、維生素含量高,其色、香、味、形俱佳,營養豐富、味美香甜、耐貯運、品質極上,倍受消費者青睞,特別是日本、南韓客商,每年都點名進口青州柿干。我市主栽品種有“大萼子”、“小萼子”,其樹抗旱、抗寒、耐瘠薄,單株產量高、經濟效益顯著,產業化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7.廟子全羊
廟子全羊起源于清代,經歷代廚師發掘創新,無論菜品特點,還是烹調技藝,都已使全羊宴有了自己的風格。“全羊宴”是把羊的軀體和內臟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異的各種菜肴,并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稱,雖系全羊,卻無羊名。如龍門角、采靈芝、雙鳳翠等,一只羊做菜80多種。在制作上,刀工精細,調味考究,炸溜、爆、燒、燉、燜、煨、炒,醇而不膩,具有軟料、清淡、口味適中、脆嫩爽鮮等特點。選用羊身各個部分做而成的“全羊湯”,酸辣麻香,清素不膻。用眼、耳、舌、心等做成的明開夜合、迎風扇、迎香草、五福玲瓏、八仙過海等菜肴,質脆而嫩,味美形奇,各具特色。上菜程序上先涼后熱,先羊頭后羊蹄,中間上素菜。

8.北城滿族火鍋
滿族火鍋是我國比較古老的一種傳統風味名菜。也是清朝宮庭中冬季常用佳肴之一。
滿族火鍋由于用料多,調料全,味道鮮,容器形狀別致,盤碗擺列美觀,吃時席間獨具一種熱烈融洽的氣氛,因而深受歡迎。火鍋原料是一極薄的豬肉片,二是牛肉、羊肉、海鮮等、三是蔬菜、酸菜、粉絲、凍豆腐等,四是以芝麻醬、韭菜花、蔥蒜姜末、腐乳、芥末、食鹽、味精等為佐料,吃時由個人任選自配。
9.白肉血腸
原先這種肉食為祭祀供品,即殺完豬后用豬血加佐料灌腸,再放入水中煮熟,祭祀后用刀切片分食。白肉是剛宰殺的新鮮豬肉,用清水燉煮,不加鹽和醬油,保持其豬肉的本色,故稱“白肉”。白肉是否鮮嫩好吃,首先在于選豬。滿族祭祀必須是純黑色的公豬,而且必須是騸過的,這種豬吃起來鮮嫩,富有營養。豬宰殺后刮毛留皮分成八大塊。先供生,后供熟,然后切成片,盛入盤內,蘸醬油和調料食用,其味鮮美可口。因為它先敬神敬祖故稱“福肉”,滿族語叫“阿木孫肉”。

10.青州菊花全蝎
全蝎為名貴中藥,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有法風止痙。通筋活絡之效,常用治中風偏癱、口眼蝸斜、眩暈頭痛、四肢關節及腰腿疼痛等癥。山東淄博一帶自古已有以炸全蝎入饌的記載,清代著名文學家,《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就以炸食全蝎為滋補身體、延年益壽之常品。當地山區盛產全蝎,年產量為20噸左右,每年的清明至谷雨前后為全蝎的收獲季節,肥而質優。“炸全蝎”是山東青州地區傳統名菜,配以干粉絲,經熱油炸發,形同菊花,上擺炸全蝎,故名“菊花全蝎”。成菜全蝎呈黃褐色,配以清白的菊花,造形美觀,食之酥香可口,為佐酒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