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年多的籌備,3月10日,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正式掛牌,成為該省首家省級地方版“壞賬銀行”。而其成立背后,則是山東省不良貸款率的持續走高。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山東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86%,較年初上升0.5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水平。而在2014年前三季度,不良貸款增長速度已超過浙江,居全國第一。
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財經大學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華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對于山東而言,其是經濟大省,也是金融大省,當前整體經濟下行,山東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率持續攀高,山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可解讀為“應運而生”。
首家省級“壞賬銀行”落地
記者獲悉,山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后,將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可從事本區域內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批量收購和處置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同時,公司還將在金融機構債權受讓、股權投資管理、資產證券化和其他相關業務領域進行布局,充分發揮股東的不同優勢,匯集整合各行業資源,構建山東省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平臺。山東省金融辦主任李永健對此表示,其目的是化解和防范山東區域金融風險,維護山東地方金融體系穩定。
2014年12月,山東省政府批準由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信集團)作為主發起人設立山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同時吸引了中國信達及包括濟南、威海、臨沂地方投資公司入股。此前有資料顯示,未來經過增資擴股后,公司注冊資本有望超過20億元。3月10日,山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金同水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山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還將在投融資、債轉股、投行業務方面進行嘗試,后續將通過多種途徑爭取將資產規模最終擴大至80億元-100億元左右,并吸收社會資本參與,進行股權多元化的嘗試。
“作為主發起方的魯信集團涉足金融業多年。”李永健向記者描述。魯信集團官方網站介紹,其前身為山東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于1987年3月,是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2005年7月,更名為魯信集團。魯信集團目前以金融、投資和資本經營為主業,逐步形成了“以金融、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為依托,通過資本經營提升股權價值、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商業運作模式。
李永健介紹,成立山東資產管理公司是山東金融改革的舉措之一,籌備時間歷時一年多。公開資料介紹,2012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加速升級影響,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為有效化解風險,2012年2月,銀監會、財政部下發《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首次提出各省可設立或授權一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參與本省范圍內不良資產的批量轉讓。媒體此前公開報道稱,銀監會在2014年11月批復了北京、天津、重慶、福建、遼寧等第二批五省市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后,獲批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已有10家,而山東有望加入第三批行列。
而在2013年8月,山東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成與全省實體經濟和企業創新相適應、市場化水平較高的現代金融體系,被稱之為“山東金改22條”。隨后,同年12月,中國銀監會下發《關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務資質認可條件等有關問題通知》(銀監發﹝2013﹞45號),具體明確了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設立資質問題,規定實收資本不低于10億元。
陳華解釋稱,資產管理公司被稱為“壞賬銀行”,來源于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并逐漸轉向金融混業經營。他稱,“壞賬銀行”從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收購不良債權資產,對其進行管理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處置,最終實現資產升值及最大化回收現金。
不良資產增速全國第一
《中國經營報》從山東省政府獲得資料顯示,2014年,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9292億元,居全國第四位;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6.9萬億元、5.4萬億元,均居全國第五位;股票、債券兩項直接融資合計3812.2億元,增長95.5%;保費收入1455億元,增長13.6%,收入連續四年居全國第三位;上市公司新增8家,總量達到240家。
山東省銀行業2014年運行情況看,該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走勢總體上與全國趨同,但反彈更為明顯。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山東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995.95億元,較年初增加347.89億元;不良貸款率1.86%,較年初上升0.5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水平。公開數據表明,2014年前3季度,我國部分地區不良貸款和不良率雙雙攀升,山東與廣東、浙江等地的不良貸款率紛紛破1%,其中山東不良貸款增長速度已超過浙江,居全國第一。
如何處置大量新增不良貸款,并剔除貸款擔保中的政府隱性貸款,成為山東省當時金融改革的當務之急。有媒體公開報道稱,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拍板促山東“壞賬銀行”成立。2014年12月初,郭樹清牽頭領導制定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發〔2014〕43號文件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使山東成為全國第一個為控制地方債務發布實施細則的省份。
陳華分析認為,我國目前經濟正處于增長調速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時期。在他看來,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持續承壓,地方性金融風險正在不斷積聚,不良資產在2013年開始顯現,最早且突出的省份是江蘇、浙江,而被定義為“大象經濟”的山東省則延遲了半年時間。
“山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既有機遇,也面臨壓力。”陳華說,該舉措是“順勢而為”,其業務范疇既包括山東省內,也涉足至外省,而在業務內容上,可拓展基金等,以及高風險的PE等。他認為,壓力則來自四大國有“壞賬銀行”及其它省級“壞賬銀行”的競爭,而與前者相比,山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沒有國家層面更多的政策支持。
他建議稱,其未來招攬人才要打破山東省范疇的局限,完善自立結構,處理好發展與管控風險的關系,同時股東要充分授權。(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