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23歲的小白喝了一口瓶裝的“純凈水”,突然不停嘔吐,現在已經住院。原來,小白與同事在芙蓉街某飯店就餐時,服務員誤將醋精當成純凈水遞給小白,從而使他食管與胃部灼傷。

  現在,小白已經暫時沒有生命危險,正在省立醫院接受治療。

  見習記者 朱紫瑛

  奇怪的“純凈水”

  22日中午,忙完手頭的工作,小白和同事張彤(化名)一起來到芙蓉街吃飯。小白一碗米線,張彤要了一碗西紅柿鐵板飯。張彤還要了兩瓶純凈水,一瓶放在小白面前,一瓶則放在張彤面前。小白拿起放在一旁的“純凈水”,打開蓋子,喝了一大口。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張彤說,這一口‘純凈水’下肚,不過一兩秒鐘,小白整個人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不停嘔吐。“不過一會兒的功夫,小白的嘴唇腫得像個鈴鐺,說話困難,嘴里還不時向外流出濃稠的液體。”

  “一股刺鼻的酸味撲面而來,剛靠近那瓶‘水’,熏得兩眼生疼。”張彤說。看到小白狀態越來越不好,不停干嘔,整個人無法說話,她撥打了120。

  在省立醫院,醫生判斷小白喝下去的可能是強酸,隨后立刻讓小白喝下牛奶,中和身體中的酸性液體。“在做血濾時,機器‘吱吱吱’地響,當時我整個人都嚇壞了。”張彤回憶道,相應指標一直居高不下,小白整個人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

  食道和胃部被灼傷

  25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山東省立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在病床上看到了小白。他帶著氧氣罩,雙唇紅腫外翻,從嘴邊到脖子上,還留有紅色的印記。雖然已經清醒,但因食道與胃部被灼傷,已說不出一句話。

  小白母親張女士說,“這些紅印是在治療過程中吐出來的液體灼傷所致,即便這些強酸性液體已經稀釋過,但仍然有很強的腐蝕性。”

  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有兩個兒子,小白是老二,他學的是電力專業,今年8月份第一次從菏澤來到濟南,在一家金融服務企業工作。

  省立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一位醫生表示,小白已暫時沒有生命危險,目前仍在觀察階段。而小白喝下去的也絕不是純凈水而是乙酸,目前仍要防止發生胃穿孔等可能,需要繼續觀察與治療。

  張女士告訴記者,目前這家飯店已支付了部分費用,作為小白的治療費。

  警方排除故意傷害

  張女士稱,店方人員告訴她,這家飯店的工作人員前幾日將一瓶醋精放在吧臺處,這瓶醋精用純凈水瓶所裝,外觀上看不出什么不同。也許是其他工作人員無意,又將這瓶醋精放在了純凈水箱內,才陰差陽錯讓小白喝了下去。“飯店的相關負責人曾說過,這瓶醋精是店內一位廚師用來治療腳氣所用。”

  25日中午,記者來到這家飯店,希望能采訪該飯店老板,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老板不在,具體原因不便透露。

  隨后,記者又撥打了該飯店一位工作人員的電話,咨詢瓶內是何種液體,以及為何出現在顧客餐桌上,對方表示“你問派出所吧”。這位工作人員表示,會支付小白的所有治療費用。

  25日,泉城路派出所民警告訴記者,經過相關部門的調查,已排除了故意傷害的可能性。不過,經過檢查,小白未達到重傷標準,因此尚不能構成過失重傷罪,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目前只能走民事程序。

  小知識 市民購買醋精 應使容器易區分

  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論是醋精還是醋酸,其本質都是乙酸,而乙酸的另一個名字就是醋酸。“現在有不少市民使用醋精來治療腳氣或灰指甲等疾病,使用醋精泡腳,需要用大量的水來稀釋。”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大量飲用醋精確實會造成食道燒傷,市民若購買醋精,應當使用專門容器,以便區分。

  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孫宏建表示,乙酸也分為工業用乙酸與食用乙酸兩類,如果誤食工業用乙酸后果相當嚴重,口腔與食道可能造成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