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政府出臺了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這是山東省首次發文全面規范政府性債務管理。今天(17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財政廳副廳長竇玉明詳細解讀《實施意見》。省政府對市縣政府債務實行不救助原則,以便硬化預算約束、防范道德風險。山東省還將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對脫離實際過度舉債、違法違規舉債或擔保、違規使用債務資金、惡意逃廢債務等行為,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從山東省情況看,截至2013年底,山東省政府性債務余額超過8200億元,全省政府性債務率為57.5%,負債率為11%,均低于國際警戒線和全國平均水平。
政府債務怎么借
只能采取發行政府債券方式 不得為單位和個人提供擔保
《實施意見》的制定,有助于解決債務“怎么借”的問題。竇玉明表示,《實施意見》對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進行了明確:
舉債權限
明確省政府經國務院批準可以適度舉借債務,市縣級政府確需舉借債務的由省政府代為舉借。
舉債主體
明確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
舉債形式
明確政府舉債只能采取發行政府債券方式,除此之外不得以任何方式舉借債務,更不得違法違規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
舉債規模
明確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實行限額管理,政府舉債不得突破批準的限額。
政府債務怎么管
地方政府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
《實施意見》的出臺,有助于建制度、筑圍墻,解決債務“怎么管”的問題。竇玉明說,圍繞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實施意見》將進一步健全債務管理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意見要求,地方政府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市縣政府要將一般債務收支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將專項債務收支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中的財政補貼等支出按性質納入相應政府預算管理。對確需地方政府或其部門、單位依法承擔償債責任的或有債務,償債資金納入相應預算管理。
我省還將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對脫離實際過度舉債、違法違規舉債或擔保、違規使用債務資金、惡意逃廢債務等行為,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政府債務怎么還
償還困難時要通過壓縮公用經費等方式籌資償還
《實施意見》的出臺,有助于明責任、硬約束,解決債務“怎么還”的問題。竇玉明說,主要是按照“分級負責、誰借誰還、風險自擔”的原則,落實債務償還和風險防控責任。嚴明償還責任,政府債務不得通過企業舉借,企業債務不得推給政府償還。各級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省政府對市縣政府債務實行不救助原則,以便硬化預算約束、防范道德風險。
市縣級政府要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出現償債困難時,通過控制項目規模、壓縮公用經費、處置存量資產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償還債務。
新舊債務管理機制怎么轉
除政策允許外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余額
新的管理機制建立后,原有存量債務、在建項目、融資平臺怎么來處理和過渡?竇玉明說,對存量債務清理甄別、妥善化解。對2014年12月31日之前的存量債務,以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為基礎,結合之后的增減變化情況進行甄別。
在鎖定在建項目名錄、嚴格審核后續融資需求的基礎上,各級政府要統籌各類資金,優先保障在建項目續建和收尾。我省將對融資平臺公司抓緊剝離政府融資職能。除國家政策允許的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外,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余額。
如何遏制過度舉債
對債務規模限額管理 勒緊債務風險“韁繩”
有記者問《實施意見》在遏制政府過度舉債、違規使用債務資金等方面是否有新舉措?竇玉明說,政府債務規模增長過快、違規使用債務資金等問題,暴露了債務管理的薄弱環節。如果不能有力地遏制,可能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隱患。
遏制政府過度舉債1 2 3 4要控制規模
要限定債務資金用途
要納入預算管理各部門、各單位要將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納入本部門、單位預算管理
規范舉債會否影響經濟發展
穩妥改革保障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建設
有記者問,不少人擔心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政府財力吃緊的情況下,規范地方政府舉債會不會影響經濟發展?竇玉明表示,建立規范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是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政府治理的重要舉措。
從短期看,要注意積極穩妥推進改革,保障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建設,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確保改革平穩過渡。在這方面,《實施意見》明確:各級政府統籌各類資金要優先保障在建項目續建和收尾;允許市縣申請發行政府債券置換高利短期債務,降低利息負擔,騰出更多資金用于重點項目建設;對在建項目確實沒有其他建設資金來源的,鼓勵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和發行政府債券解決后續融資。
防范化解債務風險
風險預警、防控、應急處置“一環扣一環”
有記者問,政府債務風險問題一直為社會所關注。在防范化解債務風險方面,《實施意見》有什么新的規定和要求?竇玉明說,對于政府債務風險問題,各方面都比較關注。從我省情況看,截至2013年底,政府性債務率為57.5%,大大低于100%的國際警戒線,債務風險總體可控。雖然各級政府風險防范意識不斷增強,但債務風險隱患仍然不容忽視。
明確建立三大機制防范化解債務風險
風險預警機制風險防控機制應急處置機制